色吧欧美-色吧五月婷婷-色吧亚洲欧美另类-色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茶文化 /  名人與茶 /  一個茶場女老板的創業史

一個茶場女老板的創業史

闖市場,從販賣活雞開始

班豐群的家,在廣西樂業縣的一個偏僻小山村,和其它農村家庭一樣:貧窮、兄弟姐妹多,家里有8個孩子。她雖是家中的老二,但從小獨立性特別強。1980年,只有13歲的班豐群,念完小學因家境貧窮而輟學,帶著5塊錢從農村來縣城“打天下”。

那時她沒什么手藝,找個作異常難,人家也不敢收童工。最后看到市場上的雞比她家鄉的雞貴很多,就萌生了返點雞來城里賣的想法。當時,她很淳樸:賺點差價,學做點買賣,以后能混口飯吃。

從此每天奔波于山村和縣城,從村里收購活雞,每天8只10只,然后步行幾十里挑到縣城的集市去賣,沒想到每只雞的差價有一塊多錢,一天有十幾元進賬,掙的比上班的人還多。

賣了二年多的活雞,掙了3000多元。“當時雖然辛苦,但因為有錢賺,心里很高興。”這個“成績”讓她至今記憶猶新,一個不到16歲的小姑娘掙了幾千元,那個時候很少見。

回家蓋房子結婚,還是繼續在那里做?當時她很困惑。在農村,女孩子一般17歲就要結婚了,父母也勸她回去。但她最終還是“違背”了家人的意愿,在縣城花每月花100元租了一個門臉,專門賣雞。因為販雞時間長了。她感覺別人從她那里進貨賣出去比她賺得多,頭腦靈活的她把眼光盯到了自己的攤位上。

而這個小攤就成了她原始積累的起點。

做酒精批發,誠信經營越做越大

藝高人膽大。當時酒精很短缺,有了市場意識和經驗的班豐群,1987年帶著1萬多塊錢,來到省城南寧市做酒精批發。這點本錢對做酒精生意來說杯水車薪。很多次去進貨,酒精廠的廠長毫無商量地把她拒絕了。班豐群并沒有氣餒,“他不賣酒精給我,我就不走,”班豐群回憶說。

說到做到,她一連在這個酒精廠呆了一個星期,晚上則在廠長家門口露宿。很多廠長被這個年輕的小老板感動了,雖然這樣,但還是沒答應把酒精賣給她,而是為她出了個主意:讓她請客戶帶資金來,然后賺點差價。

在廠長的點撥下,她聯系了武漢、長沙、上海、北京、廣東等地的客戶,凡是需要酒精的廠家,她都想方設法聯系上了,從不放過一點信息。在得知客戶的信息后,她甚至跑到這些地方與客戶談判,要求客戶自己帶錢來,她保證貨源。精明加上努力,班豐群如愿以償地擁有了許多客戶。廠長沒有失信,最終把酒精賣給了她。“想做的事,就要不惜代價去做,應該把困難當作機遇,當作鍛煉的機會。”現在,班豐群還慶幸自己的堅持,“這與我在農村生活養成的勤奮、努力分不開。”

后來,幾次的業務來往,她和客戶熟悉了,客戶覺得她是個有信用的人,干脆在電話和她談好價格就連人都不來了,把款打到她的賬戶讓她幫著發貨。再后來她取得了廣西的103家酒精廠的銷售代理權,并在全國擁有上百個客戶,幫助廠家把產品銷售出去。從此她建立了自己的銷售渠道和物流配送網絡,形成了以南寧為中心,依托武漢、浙江、上海輻射全國的市場布局。自助者天助,那時的生意很好做,酒精的價格老漲,每噸都能賺三四百元,到了1993年,公司人員達50多人,解決了兄弟姐妹和其它鄉親的就業問題,每年的利潤達到上百萬元。班豐群完成了原始積累,并成為南寧市酒精銷售三大女杰之一。

由于沒有機會讀書,這期間,為彌補自己的不足,避免走一些彎路,她邊經營邊自學一些經濟管理知識,學習也成為她的一種習慣,她從學習中研究做事的方法。

回憶當年“上臺階”時的艱難情形,班豐群幾度眼圈發紅:“太辛苦,太冒險,連帶父母親都急得生病,最對不起的就是老人家……”

開餐館,無心插柳柳成蔭

1995年下半年,由于公司業務的發展,每日接待客戶的費用開支很大,為了節約這筆開支,班豐群就在南寧市安吉大道路旁開了家食府,取名“銀荔食府”,其初衷并沒想要把食府做大,主要目的為省下些費用。小食府起初主要用于招待客人,也對外營業,只能擺下8張桌子,裝修簡陋,8張臺子擠得滿滿當當。由于轉了個行,隔行如隔山,為了讓客人吃得好,她托朋友到處挖廚師,招服務員。

那陣子,酒精市場也爛市了,很多廠家為了多賺錢不遵守市場規則,自產自銷,結果導致了貨款收不回。班豐群看到這行業不宜再做下去,于是決定干脆轉行專心搞餐飲。她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吃住都在食府,發現問題就當天解決,從不隔夜。她參照一些成功酒家的管理經驗,結合食府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完整的管理制度。

食府起初做廣西家常菜,鯰魚啊,五色牛雜等等,味道做得很純正,又走的是平價路線,符合南寧人的消費能力,開業后生意一直很紅火,生意好得讓她有些意外。開張不久銀荔食府已打出名頭,不少南寧居民慕名而來,最高峰時,5點鐘來的客人,等到8點半才有桌子。

經營了幾個月后,班豐群明白只有菜品有特色,就能吸引人們驅車前來吃飯。這行當有做頭,她要在特色上下功夫,把食府做強做大。

當時她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到底做什么特色菜品,所以反復在選擇。她想,雞鴨魚兔牛羊啊,啤酒鴨、檸檬鴨等菜,都已經流行過了,她想到三七雞,這菜譜南寧人還沒有做過。

既然選了一個好品種,就要把它做好。于是她開始潛心研究三七雞。雞用農民養的純正土雞,田三七從原產地采購,反反復復多次做試驗。起初拿給客人品嘗,客人都覺得一般。要想自家菜品沒有競爭對手,就必須在味道上多下工夫,做到獨此一家。又經過無數次試驗,她最后決定通過嚴格確定調料比例和火候,一鍋三七雞制作要三個半小時以上的慢火熬燉,這樣出鍋后肉鮮嫩、湯鮮美,有著一種特殊的味道和香味,又有補血補氣的功能,對中老年人來說真是美味佳肴。反復試驗之后,三七雞最終定型。

由于味道特別好,一傳十,十傳百,她的店由幾張臺擴展到三十幾張臺。里面坐不下的時候,就把桌子擺到外面。

顧客覺得這三七雞吃下去,湯鮮嫩,嗓子很舒服,給人消除疲勞。

付出了,得到了回報,看到了自己的成績,更堅定了她做下去的信心。

生意就這樣紅火了。

兩年后,銀荔食府幾乎在南寧家喻戶曉。她不再滿足于一家小店經營,希望更大的發展。接著她在周邊開設分店。因為有以前老店的名氣,一開業就有很多人排隊等候吃飯。

她還是想更大規模地發展,可是擴張,需要大量的人才,人員問題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企業員工有80%來自于農村,如果光是招人進來,沒經過培訓,肯定要遇到很多的問題。

班豐群開始對廚師、服務員、管理人才進行業務培訓,進行規章制度學習和企業發展史的教育,提高人員素質,淘汰掉不能吃苦素質不高的員工。

她沒有因生意好而降低分店三七雞的質量,而是和老店的一樣正宗。為保證質量,班豐群又在百色設置養殖基地和田三七原料基地,原料都是同一個地方來,以保證做到每道三七雞的味道都是一樣的。

銀荔食府帶給她豐厚的回報,安排上百人就業,每年為國家納稅幾十萬元。

做茶場,用實際行動回報父老鄉親

班豐群沒有太多的文化,但由于生在農村,性格淳樸,她總是強調“敬業不忘本”,“一個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她常常想到的就是這句話。

樂業縣花坪鎮是她的家鄉,地處桂西北山區,海拔在1200米以上,年氣溫在13度左右,發展有機茶葉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一優勢世世代代都沒有能夠利用起來,班豐群每次回到家鄉看到鄉親們依然貧窮,常常為小孩的幾個學費而發愁,生活更是沒有什么改變,她的心情都很沉重。她就想,作為一個成功的老板,能不能為大伙兒做點什么?她不愿安圖享受,要用實際行動幫助父老鄉親改變貧窮的現狀。

有了想法就行動了,她決定把在城里的食府交給弟弟打理,把這些年賺到的錢和食府每月賺到的利潤全部帶回家鄉。她先后投入了近兩千萬元,從2003年開始在她的家鄉樂業縣花坪鎮煙棚村一帶先后承包下了2.6萬畝荒山,承包期50年,用于種植茶葉,并成立了樂業縣大石圍天坑生態有機茶場,親自擔任總經理。

之后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有機茶場的建設中,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投入、分戶核算的辦法,由她承擔投入資金、技術、管理和銷路,由農戶投入勞動力的辦法進行合作。她寧肯虧了自己,也不能虧了鄉親們,失信于鄉親們,所有的風險由她承擔,鄉親們的生產沒有任何風險。如果一旦失敗,她傾家蕩產也難以抵賠損失。

在這種風險面前,班豐群又一次面臨著選擇,然而放棄不是她做事的性格。為了茶葉的開發與研究,她走訪考察了全國幾十家農科院所,請教過上百個專家、教授和學者,北上北京,南下福建,考察成功茶葉企業的經驗。又先后請到了幾十名茶葉方面的專家到茶園做現場指導,為農民解決了在創業和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今年首期開發的400畝茶葉基地已可以采收。由于她選擇的茶種是新品種,在種植方面引進了先進技術,全部按照無公害食品茶葉的生產技術規程、加工技術規程、茶葉產地環境條件進行規范操作,產出的茶葉無農藥殘留,達到國際有機茶的標準,再加上加工方面,建設了現代化標準廠房,配備了精制流水線,保證了產品品質,出品的茶葉味道很香,口感很好,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