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飲茶的好時節(jié),屋外細(xì)雪紛飛,屋內(nèi)爐火通紅,此時煎水瀹茶,細(xì)細(xì)品啜一碗茶湯的滋味,最能快人心意。
冬天可飲用的茶湯很多,紅茶、花茶、綠茶、烏龍茶,乃至普洱茶等都可品飲。可以直接沖瀹,也可以煎煮茶湯品飲,這就要根據(jù)個人興趣、以及品飲環(huán)境來選擇了。筆者要推薦給大家的,是一款最適宜于冬季養(yǎng)生的茶湯——柏壽湯。
所謂柏壽湯就是用新鮮的柏樹葉點(diǎn)湯后,煎煮茶梗所得到的茶湯。煮茶梗法我們曾作過介紹,大家可以參看。而煎煮“柏壽湯”僅僅是多了一道“點(diǎn)湯”的程式而已,其實(shí)很簡單、也很便捷。
首先備器。準(zhǔn)備茶爐一尊,茶銚一口;另備茶洗兩只,一只用來燙洗茶梗,一只用來點(diǎn)柏葉湯;再準(zhǔn)備公道杯一只,過濾網(wǎng)一只,茶碗數(shù)只,其它用器如常,這里就不一一羅列了。
然后汲泉煮水。水以山泉水為首選,純凈水也可用,至于自來水,最好放置兩個小時后再用。水近三沸時,分別燙洗茶梗、柏樹葉,均燙洗兩遍。茶梗燙洗后濾去殘水,投入茶銚中煎煮。柏樹葉燙洗后濾去殘水,略略覆蓋一小會,然后再沖入沸水,約三十秒,將柏葉湯濾出,并沖入茶銚中,約六分鐘后,茶香隱隱透出茶銚時,即可斷火。再靜待約一兩分鐘,聽著茶銚中已經(jīng)“聲聞俱息”了,柏壽湯就煮好了。分茶后深吸一口茶湯氣息,除了濃郁的茶香外,還有一股淡淡的柏葉的清香,耐人尋味,醒人心脾,嘆未曾有。經(jīng)常飲用這樣的茶湯,不僅能清神醒腦,還能延年益壽,因此稱作“柏壽湯”。
記得五代時期蘇虞所作的《十六湯品》里,曾提到“百壽湯”:“百壽湯,一名白發(fā)湯。人過百息,水逾十沸,或以話阻,或以事廢,始取用之,湯已失性矣。”
蘇虞所說的“百壽湯”是十沸后的開水,這樣的水是不能用來煎茶的,更不用說品飲了。而我這里所說的“柏壽湯”是指用煮茶梗法煮出來的茶湯,因?yàn)橛冒厝~點(diǎn)湯,所以稱作“柏壽湯”。雖然只一字之差,但區(qū)別十分明顯。
煎煮柏壽湯除了用茶梗外,也可以用茶葉直接煎煮。綠茶、紅茶、花茶、烏龍茶,乃至普洱茶等都可用,適當(dāng)控制水溫、投茶量以及煎煮時間就可以了。
煎煮“柏壽湯”雖然簡單,但采摘柏葉卻很講究。一般來說,以生長在深山幽谷的百歲柏樹葉最好,忌諱采摘千年古柏以及陵墓、丘墳周圍的柏葉。另外,寺廟、尼庵、道觀周圍的柏樹、以及樹齡不滿30年的柏樹,最好也不要采摘。其中道理大家都知道,這里就不詳細(xì)說了。
我采摘的柏樹葉來自終南山,海拔約1500米,樹齡約60年,香氣非常濃郁,用來煎煮柏壽湯最好。
曾作有《柏壽湯》小詩一首,并錄在這里,供茶友們欣賞:
不見南山久,南山柏葉新。
鑿冰取清冽,煎水聽蛩吟。
點(diǎn)罷和梗煮,分來共盞親。
嶺頭冬日暖,歸去且養(yǎng)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