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大類茶里,白茶制法簡潔,不炒不揉,湯色清亮,滋味鮮醇,深受大家的喜愛。隨著白茶貯藏時間的延長,白茶由最初的清新、陽光味道,逐步變成一杯湯色紅濃、滋味甘醇、入口滑順、并散發出特有藥香的好茶。此外,民間有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陳化后的白茶藥用價值也越高,具有比當年白茶更好的保健功效,而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同。隨著大家對白茶的了解逐步加深,老白茶的熱度也在不斷升溫。
很多人愛老白茶,就是愛上這種隨時間滄桑的變化。只是,很多人對于老白茶,還只是處在隔山觀景、霧里看花的狀態,因為,長時間的老白茶,實在是不可多得。
以下我們結合當年新白茶和陳期5年的白茶,與陳期15年、陳期35年和陳期50年的茶樣一起,從干茶外形、沖泡出的湯色以及口感變化過程的變化進行對比。喜愛和關注老白茶的朋友們,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感受時間賦予白茶變化的魅力吧。
一、不同年份白茶的干茶對比
圖1 不同年份白茶的干茶對比圖
2014年新白茶
陳期5年白茶
陳期15年老白茶
陳期35年老白茶
陳期50年老白茶
這5款茶相隔50年的時間,干茶顏色由灰綠帶黃到烏褐逐步變化,葉面的色澤也逐漸油潤。僅從干茶上已能看出時間帶給老白茶品質上的變化。
二、不同年份白茶的湯色對比
圖2 不同年份白茶的湯色對比圖
(逆時針正上方開始依次為當2014年新白茶、陳期5年白茶以及陳期15年、35年和50年的老白茶)
2014年新白茶
陳期5年白茶
陳期15年老白茶
陳期35年老白茶
陳期50年老白茶
三、不同年份白茶的內質對比
對比年份白茶50年內這5個樣品的比較發現,經過這50年的后期陳化,年份白茶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變化,呈現出白茶優異的后陳化空間。
不同年份白茶的內質對比
吳錫端先生介紹:“白茶屬微發酵茶。因獨特的環境條件和制法,造就了其外形天然素雅,湯色淺黃明亮,滋味清甜爽口的品質特點。白茶隨著存放時間的增加,湯色會逐漸加深,由淺黃變到深紅,好的陳年白茶湯色如琥珀,鮮艷而且油亮;在香氣上,一般新白茶獨有一種‘毫香蜜韻’,類似于豆漿的香味。存放2-3年后往往出現‘荷葉香’,5年后清甜花香,細嗅下陳香出現。而伴隨著儲藏時間的推移,會呈現出棗香,乃至發展成為一種舒適的‘藥香’;其滋味變得醇厚飽滿,入口也更加順滑,甜度、粘稠度也會逐漸增加。”
“從口感上說,老白茶儲藏得越久,同普洱茶一樣,品飲價值也在提高。而這些變化的原因是因為白茶在陳化過程中,其生化活性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黃酮類等物質)均發生了變化。”
“陳年老白茶在香氣和滋味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獨特魅力,簡單講,就是時間賦予的驚艷吧!”
來源: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