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懶冬日,讓我們來一場說泡就泡的紅茶之旅!
午后紅茶,其實并不一定需要特別刻意布置營造,也不見得要怎樣豪華漂亮。只要取水、燒水、倒水方便,茶器茶具擺放、取用順手,貯存茶葉的地方陰涼、干燥、沒有異味干擾,以及可以舒坦坐下來幾椅等等。
OK,不多說了,lets do it!
一、準備工具
茶壺
可選圓形矮胖的陶瓷茶壺,保溫傳熱效果佳,也留予茶葉足夠的舒展空間。市面上有些茶壺還加上可隨時取出的濾網,雖說比較容易控制濃度,也阻擋茶葉流入杯中,然而根據經驗,若濾網空間不足,茶葉無法充分伸展活動,往往使風味隨之大減,故而最好避免。
量茶匙
量度茶葉的茶匙,在一般專賣紅茶具的地方有售,一匙分量約2.5克,但也可以自行在家尋找合適的茶匙,量度分量后替代之。
濾茶勺
形狀像一支短柄湯瓢,架在杯上濾去茶渣用。形式有許多種,可分為濾網狀或打洞型,前者較實用,很細的茶葉都可濾除,后者較精致有氣氛。還可分為有底座、無底座,或是構體本身與底座相連的。可以自己習慣的形式為前提選用。
茶杯
最好呈寬口窄底形狀,尤其是杯壁薄一些的,不僅能夠彰顯出茶色的紅褐美麗,品飲之際,更能因唇與手的輕撫,感受絕佳的觸感。
二、一場紅茶之旅開始
準備動作:認識你的壺
先用量杯量出水量,以決定未來泡茶倒水時應倒至多少高度。
一般而言,3~5克茶葉需360毫升左右的水,可沖出普通茶杯約兩杯分量的茶(實際進入杯中每杯150~160毫升,其他則由茶葉本身吸收)。
煮水
使用新鮮、不隔夜,甚至是剛剛從水龍頭里流出來的水,較合適的是軟水,也就是礦物質含量較少的水。一般建議用過濾水。煮水時最好以一次沸騰為限,故而最好避免使用會一再沸騰的飲水機煮水。
置入茶葉前,先以沸水充分溫壺。
茶葉量
兩杯茶需3~5克茶葉,約為量茶匙1~2匙。可視個別茶葉狀況增減茶葉分量。比方許多淡雅清香風格的茶,如春摘大吉嶺,其實茶葉用得少一點,反而香氣更能表現,所以還是要看個人口味、喜好與狀況來決定。
除非使用專門的電子秤,否則很難精確量度分量。一般多靠目測與經驗進行。基本上,較蓬松、葉片完整的茶葉可多一些(于量茶匙上呈微微隆起狀態),細碎的茶葉則少一些(于量茶匙上呈平匙甚至略少狀態)。
泡茶
最常使用的是剛沸騰的開水。但如果是較嬌嫩的滇紅或大吉嶺春茶,溫度低點無妨。我自己便常視茶葉狀況稍降水溫來泡茶。
最基本浸泡時間為3分鐘,但看茶葉而定,細碎者需時間短一些(2~2.5分鐘),完整而葉片大者時間可略長些(3.5~4分鐘)。可使用計時器或沙漏協助計時。
于壺中倒入熱水時,盡量不要從正中央注入,讓水柱稍微偏斜于壺口一側,有助于讓茶葉于壺中漂亮旋轉,激蕩出美妙的香氣。
一手執壺,另一手執濾茶勺濾去茶葉。動作宜輕緩、不疾不徐,如果茶壺開口大者則可以倒慢一點,開口小者倒快一些。
為使整壺茶的濃淡統一,根據英式泡茶禮儀,倒茶前可先輕輕旋轉搖晃一下壺身——但我自己覺得成效不大。
我的方法是:費工點,便參酌中式泡茶法,先全部倒入另一個茶壺,再分給大家;省力點,則于倒茶前先以一柄細長茶匙于壺內輕快攪拌一圈,多少確保倒出來的每杯茶滋味能夠大概一致。
如是,就泡好一杯好紅茶。
喝完第一壺后,若想再續一壺,可依前述步驟,將沸騰的水再次沖入壺中,但浸泡時間可稍拉長1~1.5分鐘。
編輯:茶泡泡網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