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中央提出八項規定之后,像信陽毛尖這樣的禮品茶、政務茶是如何轉型?您是怎么考慮的?
[陳世強]:信陽毛尖在前幾年一直走品牌高端路線。信陽毛尖在中國綠茶里面種植時間最長、歷史最悠久、受眾人群最多,相對來講它的制作工藝最復雜,它的價格也是很高的。八項規定以后,我們茶企,特別是像我們龍潭茶企做了快速的反應和調整,過去我們有很多很貴的茶是按克賣,一克是幾百幾千的,現在我們盡量地按斤來賣。我們現在有幾個定位:一是要打造成讓全世界70億人愿意喝的放心茶;二是要讓13億人能喝得起的茶。這樣的定位首先就是做安全茶、放心茶;其次做大眾茶、便宜茶。
通過這樣的結構調整來適應八項規定的要求,所以八項規定以后對我們沒有受到過多的沖擊。另外,為了把茶葉不斷拉到大眾家庭,我們也做了一些整合。比如把茶葉和餐飲結合、茶葉和休閑結合、茶葉和食品結合、茶葉和文化結合。把茶葉放到柴米油鹽醬醋茶里面,這個提法以前就有。以前我們是盡量走高端文化,現在提出來茶葉是食品、茶葉是商品、茶葉是老百姓的消費品。所以基于這樣的一種調整,我們要從禮品茶和政務茶的身影里面跳出來。就是說今后大家都愿意追捧我們信陽毛尖,追捧我們龍潭的信陽毛尖和信陽紅,因為它本身是好東西,是天然飲品,所以我們認為這樣的產品不但要走高,要走大也要向中低端大量推進。我們的形象店和營銷店要進到四五線城市,就像咖啡一樣,在法國的五星級里能生存,同樣能在鄉間小鎮生存。我們的龍潭毛尖就是這樣的,既可以進大雅之堂,也可以讓中小型城市和鄉村都有我們龍潭信陽毛尖和信陽紅。我們通過對信陽毛尖和信陽紅的推介和放大后,還要做全茶類,通過這樣的結構調整和戰略部署,來實現我們龍潭茶引領中國茶企的發展。
[主持人]:那大家最關心的空氣質量呢?
[陳世強]:可以說信陽是沒有霧霾的,即使有,霧霾也是從中部和南部、西部飄過去的。因為信陽是南北過度帶。所以我們認為,我們全國人民應該共同把它保護好,中央地方政府把它利用好、開發好、規劃好。它一定會成為13億人的后花園。所以我今年提出的提案就是要強烈呼吁中央各部委,把大別山的有序開發和大別山的立體開發作為全國新型城鎮化的示范區。通過這樣的一種呼吁,讓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部委重視大別山,讓大別山形成良性開發,保護好這13億人的唯一的一個沒有污染的“綠點”。這就是我今年提的這個提案的主要出發點。
[主持人]:確實是,大別山區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也是因為受到歷史原因以及客觀條件的制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可以說經濟發展是相對滯后的,人民對于新型城鎮化建設是充滿渴望的。您剛才也講到,要進行建設,那要怎么處理好建設與保護之間的關系呢?
[陳世強]:大別山區在推進城鎮化的建設過程中,首先重視生態。地方政府選擇什么樣的產業來重視生態?糧食在保基礎、保國人吃的東西,那么茶葉是一個很好的生態治理和保護的產業。所以我們省委省政府包括市委市政府在前幾年就對信陽發展特色產業進行了20年的規劃,我們信陽涉茶面積種茶面積要達到13萬畝,能不能達到500萬畝?我認為是很有希望的。
茶葉是一個什么東西呢?信陽毛尖既是一個食品,又是一個環保產品,同時它又是一個保護水土流失的林業產業。所以它既對茶農農民有增收,又對環境有改善,對水土保持也有益。最關鍵的是,它能推動我們新型城鎮化的山清、水綠、天藍的實施。
作為我們集團公司,我們的茶業是標準的農業產業化企業。這幾年,我們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一直在堅持我們自己的責任,以我們的實際行動帶領城鎮現代化的推進。我們做了大量的產業轉型升級,我們從種植產業、加工產業、市場流通產業和茶文化產業和物流產業上做了大量的改革。現在我們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來加快茶農由分散經營向集約化的經營。我們通過茶葉的工業化加工,在傳統的信陽毛尖和信陽紅茶后,我們進行了茶飲料、茶食品、茶保健品以及茶日化的開發。另外,從傳統的營銷模式由過去的散茶走向品牌戰略、網絡戰略轉化。通過小茶葉向大物流轉型,我們推進了南茶北銷、中茶外銷的大型工程活動。在信陽建有500萬平方米的國際茶城。通過這些轉型升級,拉動信陽茶產業的發展,實現我們集團帶領茶企奔小康的責任,同時實現推進大別山區城鎮化發展的責任。我相信,像我們這樣的企業,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指導下,一定會成為大別山區城鎮化建設和發展的先行軍和貢獻者。(編輯:賀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