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網資訊:“立頓其實是用茶葉泡的飲料,中國茶則各具特點,每個品類都會產生自己的龍頭企業。”4月27日下午,國內某知名品牌專家如是形容中國當前的茶產業現狀。
該發言發生在當日召開的第二十屆信陽國際茶文化節之“中國紅茶發展高峰論壇”上,該論壇上,來自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人士及紅茶產業龍頭企業代表,就當前我國紅茶產業各抒己見。
伴隨我國商品對內需擴大要求的進一步提升,與會人士認為,中國紅茶內銷市場的迅速發展,茶企業之間“策略壁壘”已經不復存在,茶產業競爭將進入“資源壁壘”時代。
紅茶產業將力主擴大內銷
2011年,中國茶葉出口總量為32.26萬噸,同比上升6.66%,金額9.65億美元,同比上升23.08%,數量和金額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權威發布的《2011年中國茶葉行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茶產業正在高速增長,紅茶增長勢頭更為強勁。
其中,2011年紅茶出口數量為3.56萬噸,金額1.09億美元,數量同比減少2.8%,恢復至2005年的水平,金額同比增長36.2%。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信息部主任梅宇表示,我國紅茶出口量小幅下降,出口價格持平,內銷價格平穩。而就國內而言,供需則出現兩旺,預計總體增速會保持在20-30%。
事實上,在2005-2007年間,中國紅茶在與全球其他紅茶主產國的競爭中,曾一度處于劣勢,呈現連年下降的態勢,不少紅茶出口企業困頓交加。
2008年全球茶葉需求的持續增長,當年因肯尼亞紅茶減產20%左右,中國紅茶出口從2007年的3萬噸大舉遞增到2008年的4萬噸。
資料顯示,2011年中國紅茶主要進口國及地區是美國、香港、俄羅斯。其中,2011年,中國出口茶葉每公斤單價為2.99美元,出口紅茶每公斤單價為3.06美元,與前一年持平。
與此同時,按照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相關統計及相關分析,當前,中國紅茶內銷市場的迅速發展,徹底改變了長期依賴外銷的局面。
茶產業進入“資源壁壘”時代
2005年中國紅茶內銷產量僅為1.21萬噸,內銷紅茶比重僅為當年紅茶總產量的25.56%,同期外銷紅茶的比重則是74.44%。
通過短短幾年的發展,2011年中國紅茶內銷量已經快速增至7.84萬噸,是2005年的6倍之多,內銷紅茶在紅茶銷量中的占比快速攀升至68.77%,同期外銷紅茶占比則下降至31.23%。
對于我國紅茶產業的發展,梅宇認為:“短期內,競爭局限于紅茶主產地及周邊市場,中長期日益激化,資源整合成為主旋律。”
河南茗陽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韓平認為,一家做生意,兩家做行業,三家做產業,在茶產業的發展中,單一某個企業也不會是獨行者,各方積極參與,將更有利于茶產業發展。
“新興紅茶產區加快創制與營銷步伐,量產增幅驚人。”在梅宇看來,河南信陽紅,是近幾年來快速興起的新派紅茶的領軍者。
事實上,自2009年信陽紅創制以來,通過通路營銷與大力推廣,發展快速,目前信陽地區已成為中國紅茶的主產區之一,且帶動了省內周邊地區的紅茶發展。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河南信陽地區紅產產量大幅攀升,從2010年的510噸,增加到6050噸,凈增5540噸,增幅為1086%,總產量接近云南省紅茶總產量的1/5。公開的數據則顯示,2011年信陽紅總產值已達到25億元。
知名品牌專家、和君咨詢獨立董事蔣同說,茶企業之間“策略壁壘”已經不復存在,茶產業競爭進入“資源壁壘”時代。
“茶的本質是文化,文化的要素是歷史和個性。”蔣同指出,信陽擁有國內一流的產業資源,培育大型茶企業,形成強大的產業并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