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網資訊:為期三天的第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暨武夷山茶節,于上周在武夷山成功舉辦,在展位數量、展品內容、參展企業、參展臺商、觀展人數等方面,均創下歷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的歷史新高。
本屆茶博會由福建省人民政府邀請國臺辦、農業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監總局、全國供銷總社、臺盟中央、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茶葉學會、中華茶人聯誼會、臺灣省農會、臺灣茶協會、臺灣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14個部門聯合主辦,省地市29個部門協辦,南平市人民政府承辦。
本屆茶博會以茶為媒,秉承海峽兩岸茶文化之脈,充分發揮“五緣”優勢,推動海峽兩岸及全國茶葉產銷區的茶業交流、貿易合作,進一步提升了閩臺名茶的國內外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成果
茶葉貿易總額超31億元
本屆茶博會展館總面積4.1萬平方米,安排標準展位1139個,來自全國各主要產茶區及海內外地區參展企業591家(其中臺灣參展商102家),參展嘉賓、客商8000多人。參展產品包括茶葉、茶具、茶保健品、茶工藝品、茶家具、茶包裝、茶葉科技及加工、茶機械等,涵蓋了綠茶、烏龍茶、紅茶、白茶、黑茶、黃茶、花茶、保健茶、茶飲料、茶食品等6000多種產品。
截至11月18日下午5時,本屆茶博會共簽約重點農業項目38個,投資總額14.4527億元。其中茶業投資項目22個,投資額11.03億元;農業項目2個,投資額1.0849億元;購銷合同12個,投資額2.3378億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2個。本屆茶博會茶葉貿易31.2億元,其中現場簽訂茶葉購銷協議共22個,交易額達15.2億元;貿易洽談協議16億元。茶博會期間,同期開展了南平市“五大戰役”開竣工系列活動,共開竣工35個項目總投資額達265億元。
特色
兩岸互動 合作雙贏
本屆茶博會緊緊抓住兩岸互動、合作雙贏的主線,凸顯節會結合、質量安全、市場交易、對臺交流和產業聯動五大特色,進一步提升了茶博會的內涵和水平。
本屆茶博會從展館設計到布展效果,從展位數量到展品內容,從參展企業到觀展人數,均創下歷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的歷史新高。特別是大會突出“茶與茶具”主題,專門設立中國精品茶具館,展示了9個省區43個企業出產的精品茶具以及首屆海峽茶道用品創意大賽獲獎作品,為茶具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展示平臺。
茶博會舉辦的歡迎茶宴、歡樂茶城、九曲巡禮和茶藝術展等活動充分展示了海峽兩岸獨具特色的茶藝、茶歌、茶舞和民俗文化精品。新落成的2600平方米具有5D動感平臺的武夷山多媒體數字茶博物館和百歲老人、茶界泰斗張天福博物館開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于丹教授“茶和儒釋道”論壇主講更是吸引了眾多嘉賓駐足參觀、聆聽。
本屆茶博會臺灣地區茶企共參展110個展位,共有來自臺北、南投、苗栗、新竹、嘉義、基隆等地102家企業進駐臺灣館參展,創下了臺灣地區茶企赴大陸參與茶業展會的新紀錄。
本屆茶博會舉辦了高層次、高規格、高水平的全國經理年會、海峽兩岸茶品牌國際化營銷高峰論壇、第四屆國際禪茶文化節、重走晉商萬里茶路、“裕元杯”民間斗茶賽、大紅袍制作技藝展示等系列茶事活動,充分展示了福建作為“茶之鄉、茶之祖、茶之緣、茶之韻” 的深厚茶文化底蘊和閩臺兩地深遠的茶文化淵源。茶博會期間,舉行了60個產業項目現場簽約儀式,23個茶葉主產區政府代表和銷售大區經銷商代表共同簽約了《中國茶產業安全、質量、誠信聯盟宣言》,建立了兩岸茶產業長期合作關系,推動了兩岸茶業深層次、多領域的交流互動。
亮點
突出市場 影響廣泛
本屆茶博會更加注重市場交易,為茶業的生產商、經銷商和采購商協作搭建舞臺、架通橋梁,促進了生產、加工、包裝、流通、銷售各個環節的有效銜接,進一步提升了茶業產業化發展水平。共有來自臺灣、香港、北京、上海、廣東、浙江、云南等地的企業參展;有美國、日本、東南亞等茶葉主銷區和國內各省區1000多家專業采購商參會,其中重點采購商380家570人;有10多家兩岸茶業行業協會和全國各地茶業專家學者200多人參與;全國70多家知名茶館經理蒞會洽談采購。
展會期間,參觀展會觀眾超過6萬人次。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臺灣TVB、鳳凰衛視等120家重要媒體、200多名記者,對展會進行了全方位、多視角、大容量的宣傳報道,全方位宣傳展示了海峽西岸經濟區和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的獨特優勢、巨大潛力和美好前景,進一步擴大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