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 皖南四月,正是春茶大量上市的季節,這陣子黟縣柯村鎮的茶農可忙壞了,他們趁著晴好天氣,趕忙采茶、制茶。
正值9點,在柯村鎮木子坑藍溪有機茶茶場看到,十幾位茶農正忙著采收春茶。茶場內歡歌笑語,木子坑藍溪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盛世貴告訴筆者,整個合作社由120戶茶農組成,茶場面積大約2000余畝,有機茶面積450畝,今年茶葉產量略減,但茶葉品質好,與去年價格相比較,鮮葉高于30%左右,就目前來說,茶農效益不錯。
在木子坑藍溪專業合作社制茶廠內,一陣陣茶葉的清香撲鼻而來,筆者注意到廠內,兩條能進行攤青、殺青、揉捻、理調、炒制等工序的流水線正在運作。幾位制茶師傅正忙得不亦樂乎……。據盛世貴介紹,“春茶制作是門細功夫,采摘的春茶需當天制作出來,這樣的茶葉喝起來比較柔順,香味飽滿。實施流水線工作,不僅有助于清潔化生產,而且制茶效率提高了20%以上,在即將大規模茶葉的制作中,流水線將發揮更大作用。”
而在一山之隔的柯村云霧制茶廠,工人們正忙著把制好的干茶統一打包、裝袋,按照客戶需求發送到全國各地。“今年茶葉行情好,不僅本地客商預定大量干茶,而且我們通過微信等網絡銷售茶葉,外地北京、杭州都有客戶定購了,茶葉不愁賣。”茶廠負責人柯亮明接過話茬說,微信、淘寶等網絡銷售茶葉正在他們中間流行開來,茶葉需求量增多,茶廠每天需要鮮葉增多,當地茶農受益于此,有了新的增收致富渠道。
“茶葉是我鎮主要增收產業,發展茶葉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加收入,是實施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該鎮分管農業負責人說。
近年來,該鎮結合當地實情,整合柯村茶葉資源,嘗試抱團發展茶葉,擴大有機茶基地規模。新增茶葉類專業合作社10家,家庭農場4家,發展無性系良種茶園500畝,茶葉產量穩步增長。2016年木子坑藍溪茶葉專業合作社榮獲“省級示范社”稱號。2017年將在三合、湖田流轉500畝茶園,進行茶園改良、擴大有機茶種植,在寶溪流轉200畝茶園,推廣茶葉機采,增加茶農收入。一系列的舉措將讓柯村綠色茶品牌唱得更響,讓柯村茶香飄得更遠,讓柯村村民更加富裕。(李超、程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