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谷導讀:狗牯腦產于江西省遂川縣湯湖鎮狗牯腦山。遂川三寶之一!鮮葉采自當地群體小葉種,每年清明前后開采,標準為一芽一葉。經揀青殺青初揉二青復揉整形提毫炒干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外形緊結秀麗,白毫顯露,芽端微勾;香氣高雅,略有花香,泡后速沉,湯色清明,滋味醇厚;葉底黃綠。
江西遂川縣湯湖位于羅霄山脈南麓,山多地少,海拔高,四季云霧繚繞,十分適宜茶葉生長,是世界名茶狗牯腦的原產地和主產區,家家戶戶以茶為生,全鎮共有茶葉5萬余畝,戶均10畝,是名副其實的茶鄉。
在幾百上千年的茶葉發展史中,當地茶農一直傳承著傳統手工制茶技藝,每到春茶上市時節,茶農在白天采摘鮮葉,到了晚上又要守在柴火灶旁,殺青、炒青、烘干都是在一口鐵鍋中完成。這樣辛辛苦苦一個晚上也難得做出2—3斤干茶,既不高效,也不清潔,更別說還經常因為火候掌握不好而造成浪費,讓茶農十分痛心。
自2008年湯湖鎮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來,將修剪機、殺青機、揉捻機、烘干機等茶葉生產設備納入到補貼范圍,補助比例達20%—30%,在當地掀起一股購置制茶設備的熱潮。截至目前,該鎮共有茶葉加工機械6000多臺,累計發放補貼資金達500萬元,實現除采摘外其余各環節機械化。
白土村的羅傳恩從事茶葉加工,前幾年換上一整套大功率的制茶設備,每到春茶上市,一天就能加工三四百斤干茶,是原來一兩個月的產量,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在以前,秋冬季節的湯湖到處都是“烽火狼煙”,大家都在忙著砍柴、燒炭,為來年制茶準備燃料。現如今,茶葉加工都用機械了,砍柴的少了,種茶葉的多了,植被得以保護,森林覆蓋率恢復到80%以上,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且有效避免了以往“好葉難制好茶”的尷尬局面,帶動了種茶、制茶的熱潮,茶葉面積也由原來的2萬畝發展到現在的5萬畝,年產干茶達1500噸,年產值2.5億元。用上機械炒茶不僅帶來馨香、帶來財富,也解放了雙手,解放了思維方式。許多茶農在農閑之余,開辦起茶園樂,走上“茶旅結合”的發展新路,小茶鄉迎來四海賓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