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茶樹萌芽,黃山大地開始散發出縷縷茶香。云霧繚繞的高山深谷,濕潤豐沃的氣候土壤,滋潤著久負盛名的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等全國名茶。
作為重要的茶葉主產區,我市現有茶園面積76.1萬畝,茶葉總產量3.32萬噸。現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75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18家,產值億元以上龍頭企業14家,擁有省級以上名牌產品和馳名、著名商標93個。
香溢中外的黃山茶既得益于黃山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也凝聚著一代又一代黃山人辛勤經營的汗水。“茶葉品質是發展茶產業的根本,我們從源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做起,推行綠色生產方式,確保老百姓喝上放心茶。”從茶園到茶杯,如何做好一杯安全放心好茶?市茶葉站站長許乃新向記者娓娓道來。
堅守“綠色信仰”,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我們一直在努力。2008年,我市以村兩委、合作社為依托,建立了20個村的統防統治示范點,推行茶園投入品“五統一”管理(即統一采購、統一測報、統一配藥、統一施藥、統一隊伍),探索建立有機生物農藥補貼機制。目前,全市茶葉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338家,組建專業防治隊伍108個,綠色防控覆蓋面積達30.5萬畝。“三茶”認證面積72.6萬畝,占茶園總面積的95.4%。與此同時,綠色生物防控悄然興起,一個個太陽能殺蟲燈、誘蟲黃板有規律地分布在茶園里,這種物理除蟲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黃山茶品質。2016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農藥“零差價”集中配送,全市444個農藥集中配送網點星羅棋布,構建起農資現代經營服務網絡。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制劑農藥在基層農戶中實現推廣覆蓋。而這一新探索,從源頭入手,向服務用力,在根本上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春天到了,茶葉生產黃金時節也到了。茶農們忙,農技人員也沒閑著,“我們通過送科技下鄉活動,提高農民的安全生產意識。”最近,全市各級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通過舉辦培訓班、發放明白紙的形式引導農民自覺從事安全生產。
安裝設備、調試生產線……我市茶葉加工企業也在為春茶上市做準備。為確保茶葉加工全程不落地,減少人工操作帶來的污染,我市實施了茶葉加工廠清潔化改造工程,有效提高生產的衛生門檻標準。目前,全市實施清潔化改造的初精制廠達400余家,覆蓋了所有重點產茶鄉鎮,推廣應用流水線90余條,全程清潔化、自動化、連續化生產加工已步入全國先進行列。
群山環抱,古木蔥蘢,位于新安江源頭的新安源有機茶開發有限公司是中國有機綠茶在歐盟茶葉市場最大的供貨商,對農殘標準的嚴格要求和限制,使該公司經受住歐盟有機標準的層層歷練,連續18年獲得歐盟有機茶認證。“不僅是出口企業,現在黃山茶企的質量安全意識都在加強。”許乃新告訴記者,多年來,市茶葉站與黃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合作,依托黃山茶葉質量安全研究中心國家級茶葉檢測實驗室,對黃山主要名茶進行理化成分分析和農殘檢測,不斷提高黃山茶葉質量安全水平。我市謝裕大、猴坑、天之紅、松蘿、新安源、汪滿田等一批經得住市場檢驗的茶葉品牌聲名鵲起,得到消費者的一致點贊。
源頭無污染、生產無違禁、出口無障礙,如今,具有黃山特色的茶葉質量安全監管新路徑已經建成并取得成效。未來,我市會一直把“綠色生態”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黃山茶也將繼續堅守“綠色信仰”,做生態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