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簡介:
農業部茶葉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杭州),是農業部于2011年首批啟動建設的專業性風險評估實驗室。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承建,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研究中心。實驗室主要開展茶葉中的農藥殘留、重金屬等元素、添加物、微生物和內源污染物風險分析和風險評估;提出解決質量安全的措施和對策;為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和政府的風險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茶葉產品質量安全受到消費者的空前關注,政府十分重視茶葉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作,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我國茶葉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滿足了國內外消費者的需求,維持了茶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
一、制定安全限量標準,實施茶葉生產全程控制1988年我國茶葉衛生標準中,只有2項農藥和2項重金屬限量要求, 2005年首次將茶葉納入食品中管理,對茶葉提出了9項農藥殘留和2項污染物的限量要求, 2012年和2014年先后兩次修改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茶葉安全限量已有28個參數的要求,數量之多,要求之高,在全世界主要產茶國中,是要求最嚴格的國家之一。
同時,茶葉主管部門還組織制定了全產業鏈標準,包括茶葉產地環境、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和貯藏等環節,要求對茶葉生產全過程實施標準化管理。政府還鼓勵有條件的生產者按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標準生產茶葉,按GAP要求組織生產,構建了從“茶園到茶杯”全程質量控制架構,促進了茶葉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發揮政府監管作用,確保茶葉消費安全農業部2000年啟動了茶葉質量安全普查,2009年實施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2011年開始了風險評估工作,國家層面的茶葉質量安全監管推動了地方政府的主動性,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茶葉生產加工、銷售流通等環節全方位的監管。
通過茶產業界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強力監管,我國茶葉產品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維持在較高水平;對一些違規和違法行為進行了打擊,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確保百姓喝茶放心、安心和開心。
三、推廣綠色防控新技術,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根據茶樹病蟲害的發生規律,集成了一批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新技術和新產品。通過茶園生物多樣性種植、推廣優良抗性品種、采用農業防治控制技術、生物防治技術,利用殺蟲燈、性引誘劑、色板誘殺等物理措施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技術,防治病蟲害的危害,改變了過去單一依靠化學農藥防治的觀念,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量。當前,茶葉技術部分部門大力推廣替代易溶于水的農藥,進一步提升了茶葉飲用的安全。
茶葉是健康的飲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產品的質量安全直接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為保障茶葉產品的安全,農業和食藥部門發揮政府職能,全方位進行了質量安全監管,取得良好的結果;當前茶葉科研部門也正在不斷研究新技術,減少化學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除保障茶葉產品的安全外,還確保環境安全,使茶葉生產為生態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