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蒲:
傾向于觀賞茶葉在杯中舒展,
靜虛的世界里感悟水溫的融合,
這壺茶,修筑一生機緣才遇到水相情以待;
好茶,然后是對的熱度,方才盡顯手中這盞茶湯的美好。
近來頻游于泉州廈門兩地,除了向學生茶友品嘗了今年閩南烏龍春茶,也到茶山不斷在學習。時之當下已是立秋,臺風過后的季節我更喜歡蝸居于寢室中,亦或憩辦公室到過來飯點才離去;不是專程為了減肥或養生,而是發覺早期從網購而來的書太多沒仔細去啃了,也可以姑且說是在精神充電吧。也許我該檢討自己每每三分鐘的熱度去收下一本書籍時,卻只是用了3分鐘的熱度。但 又發覺這熱度雖為3分,卻足夠讓你成慣。不知在翻看本篇文章的你是否也跟蒲有感同身受?
后面漸漸發曉自己在說的茶如生活,一直在背道而為。如果是對待茶,也用3分鐘的熱度,結果是一來茶不入味,二來不能繼續堅持;不同的茶品,選用不同的溫度對待。綠茶、紅茶80°C,烏龍、黑茶95°C,這已經是茶圈里的潛臺詞了,倘若均用30°C的水,各位看官說能泡得開嗎?最近走訪茶友茶店,接來聽道店里的姑娘因為公司的待遇,因為自己要開店,亦或是因為想換 一個環境,還有直接用了網絡熱捧的“世界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而選擇離開了茶企茶店的。
當然蒲不是在這里吐槽,這事也沒有對錯之定論,我想說的是茶圈子是圓的,無論怎么走還是要自己心里清醒能夠找得到圓心才能避免自己的人生在做軌跡運動;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無論是你對現有的職位還是即將上手的崗位狀態,切忌只用到3分鐘熱度對之。身在其職,而謀其位。待茶待事,理應全力以付;如果一直塵埃未定,何處才是個頭?
如果你覺得你嘗試了,也努力了,這才是一個漂亮的收尾。即使是不發酵的綠茶,3分的熱度也起不到何等的激勵。茶說,切忌三分熱度,只有以該有的熱度去做,才能得到最恰當的滋味。
十年修茶客,一世做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