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網資訊:無論旅途遠近,只要一上車,孫丹威都會習慣地拿出iPhone 4閱讀電子雜志。除此之外,她還有一個目的——查看《茗鑒》的點擊量。
原來,自從蘋果iPad、iPhone火了以后,這位吳裕泰的女掌門便萌生了一個想法——借助人們常用的移動終端來傳播茶文化。《茗鑒》原是吳裕泰針對會員發(fā)行的一本雜志,如今,孫丹威希望它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更多讀者都能輕松閱讀。
從1000萬到5億的銷售規(guī)模,從不為人知到家喻戶曉,孫丹威不僅將吳裕泰的茶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更將傳承中國的茶文化視為己任。對孫丹威來說,在吳裕泰的風光背后凝聚了“創(chuàng)新”的力量,而她把自己也比作是追“新”族。
變身“科技潮人”
微博給了我力量
用微博全程記錄茶葉的采摘、殺青、炒制、包裝,已經成為孫丹威的一種習慣,而這個習慣在關鍵時刻起了很大作用。
3月26日,一則關于明前茶上市的消息讓孫丹威一怔。原來連續(xù)數(shù)日的寒天讓明前茶采摘的時間推遲,獅峰山的龍井茶也只是剛到采摘的時候,而此時卻已經有了上市的明前茶。
“吳裕泰重的是品質,我們一定會對消費者負責。”孫丹威用手機拍攝下整個采茶和制茶的過程,并在第一時間發(fā)布在自己的微博上,短短數(shù)小時,孫丹威的微博上竟然新加了超過3萬名粉絲。
從打好包裝到上飛機,當天采制的明前龍井茶第二天就能上市了。3月27日,孫丹威又在微博上發(fā)布了茶葉質檢的過程。“在微博的記錄下,整個過程很透明,消費者會看得明明白白。”孫丹威表示。
用iPhone4閱讀雜志、用微博記錄采茶……相對于傳統(tǒng)的茶行業(yè),孫丹威儼然一個前衛(wèi)的“科技潮人”,進而讓吳裕泰走上了一條科技創(chuàng)新之路。不過,在成為“數(shù)碼潮人”之前,孫丹威卻吃過不少苦頭。
1997年是孫丹威正式掌管吳裕泰的時候,這一年國家對茶葉質量有了新的管控方式,茶商必須遞交茶葉樣品,質檢機構會給合格的茶品打上電子碼,這樣既能管控好茶葉的質量,又能監(jiān)測到茶葉銷售的情況。
“非常不巧的是兩次安排了人員去交樣品,都因為臨時有事,耽擱了。”顯然,孫丹威并沒有意識到此事的重要性。隨后,電視臺對合格的49家茶商進行了公示,吳裕泰因為沒有遞交樣品,所以不在榜內。
“沒上榜,大家就會認為不合格。”孫丹威表示,1997年對吳裕泰來說是近乎毀滅性的一年。過去認可吳裕泰品牌的人開始對它產生懷疑,而不知道吳裕泰品牌的仍舊不知道。
從那一刻起,孫丹威便暗下決心,要用科技實現(xiàn)吳裕泰在行業(yè)中的領頭羊地位。
樂享“觸網一族”
追“新”無止境
能夠帶領吳裕泰成為行業(yè)內第一家應用信息化技術的企業(yè),著實顯現(xiàn)了孫丹威創(chuàng)新的魄力。
“從2000年開始,許多茶莊都開始試水連鎖經營,但是隨著規(guī)模的擴大卻都紛紛出現(xiàn)了管理上的瓶頸。”孫丹威表示,數(shù)家連鎖店還能應付得來,當發(fā)展到數(shù)十家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管理起來越發(fā)困難。
此時,孫丹威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去日本鍍金。“日本在連鎖經營方面有成功的案例,但是這邊企業(yè)的運營我也不能離開。”兩難之下,孫丹威認為吳裕泰的未來更重要,她力排眾議毅然東渡日本。
孫丹威很慶幸自己做出的選擇。“在日本,我還是第一次知道物流配送中心、電子碼。”這讓孫丹威如獲至寶,原來解決多家連鎖店供貨問題就這么簡單,只要上馬信息化、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就能保證產品到店萬無一失。
回國后她開始計劃吳裕泰的連鎖擴張路線,孫丹威選擇了和聯(lián)想合作。當時吳裕泰面臨多重問題,比如門店的財務結算周期長、部門間信息溝通不及時、管理效率低等等。
合作的想法固然很好,但是孫丹威又一次面對同事們的質疑——一個銷售千萬級的企業(yè),要投入上百萬做信息化會不會太冒險?
“我依然堅持我的想法,又一次成為‘少數(shù)人’。”孫丹威的想法得到了董事會的支持,他們在聘用孫丹威做吳裕泰總經理的時候就已經完全放權給了她。就這樣,吳裕泰和聯(lián)想簽訂了一個上百萬元的信息化建設合同。自此,吳裕泰開始用IT技術管理其數(shù)十家門店。
從2002年的20多家門店發(fā)展到現(xiàn)在230多家,孫丹威用信息化手段讓這家百年老店重新煥發(fā)了活力。“每間門店都被納入了計算機網絡管理,用信息化系統(tǒng)來保證茶葉進、銷、存的統(tǒng)一。”孫丹威表示。如今,吳裕泰的銷售規(guī)模也從當初的千萬級跨度到5億元人民幣。
嘗到了IT技術的甜頭,當電子商務興起的時候,孫丹威也率先嗅到了商機。2009年,吳裕泰開始發(fā)力線上銷售。“隨著電子商務的火爆,傳統(tǒng)企業(yè)線上線下共同發(fā)力已經成為新商業(yè)模式的范本。”孫丹威表示。
其實,讓孫丹威決意上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規(guī)范市場。有一天,孫丹威看到某網站銷售安溪鐵觀音,價格極為低廉。于是,孫丹威決定買一點看看。拿到貨后,孫丹威傻眼了。“那個茶葉太爛了,簡直就是糊弄老百姓。”看著這罐快要發(fā)霉的茶葉,孫丹威搖搖頭。
不過,對于初涉電子商務領域的孫丹威來說,做電子商務如同重新創(chuàng)業(yè)。“只有依靠‘外腦’才能快速實現(xiàn)目標。”孫丹威決定聘請優(yōu)秀的人才建設網站,網站從籌劃到上線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孫丹威定了一個30萬元的保守銷售目標。沒想到該網站最終完成了60萬元的銷售任務。
據(jù)統(tǒng)計,2010年吳裕泰的網上銷售額達到180萬,完成了孫丹威訂立50萬元銷售目標的三倍多。
“我們正在計劃和京東商城合作,屆時,吳裕泰茶葉的銷售將依托京東商城強大的網絡渠道力量。”孫丹威透露,目前品類部署還在籌劃中,今后不排除和一些電子商務能力較強的企業(yè)合作,這也是吳裕泰線上銷售的一條捷徑。
做個“食尚”達人
老字號也很潮
坐落于東直門內簋街的吳裕泰內府菜在京城頗有名氣,殊不知它是吳裕泰茶莊的副業(yè)之一。
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幕之際,為了讓來到北京的外國友人了解、體驗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和飲食文化,吳裕泰在北京著名的餐飲一條街——簋街上開辦了一家集餐、茶于一體的文化型茶餐飲中心——吳裕泰內府菜食府。
“看似吳裕泰跨入了餐飲行業(yè),其實不然。”孫丹威表示,吳裕泰此舉的本質是在推廣一種文化理念,推出新的經營思路。
據(jù)傳,該內府菜是以吳裕泰創(chuàng)始人吳錫清老先生獨創(chuàng)的養(yǎng)生茶菜為核心,吸取宮廷內務府御茶膳房烹飪之精華而自成一派。“吳裕泰內府菜的面世,實際上是對吳裕泰茶文化的提升和延展。”如今,茶餐廳每日翻臺率很高,利潤也非常可觀,遠遠超過了單個茶莊的收益。
孫丹威想借此籌謀將茶飲食做大。她預計2011年四家吳裕泰的茶餐廳將在內地開業(yè)。此外香港市場也被納入吳裕泰的版圖。去年底,吳裕泰與香港信達豐集團簽訂意向性合作協(xié)議,將香港市場的開拓作為重點項目列入五年戰(zhàn)略,建立高級會所餐飲店也被列為其中。據(jù)吳裕泰項目負責人介紹,吳裕泰香港旗艦店將設立在尖沙嘴商業(yè)區(qū),總投資預計達到1000萬元。
傳承茶文化是孫丹威一個最大的夢想,在文化傳承這條道路上,孫丹威的創(chuàng)新思維不僅讓茶文化發(fā)揚光大,更為茶文化披上了一件時尚的外套。
4月13日,吳裕泰與馬未都先生創(chuàng)辦的觀復博物館聯(lián)手推出全新高端茶文化精品——“茶禪一味”。據(jù)了解,這款全新茶品是以融匯中國佛家文化與傳統(tǒng)茶道為特色,寓以禪的視角去提煉茶中內斂的人生態(tài)度。
“趙州禪師高僧叢念一生唯愛喝茶,日飲百碗而不厭。……茶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佛教是分不開的。”馬未都先生的演講更是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茶禪一味’產品的誕生是企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的必然成果。”孫丹威表示,吳裕泰在未來的茶文化產品推廣中,將著力打造中國的茶文化氛圍,計劃通過各種高端品鑒活動、茶文化論壇及傳統(tǒng)茶文化沙龍等方式,進一步傳遞中國文化的內涵。
剛剛落幕的吳裕泰“游皇城、品春茶”的活動就是最好的證明。“這是一種融合旅游、品鑒、買贈等多種元素的新型消費體驗。”孫丹威表示。
2011年起,吳裕泰還與國內掌上雜志提供商VIVA合作,發(fā)布展示中國茶文化的《茗鑒》,用戶可直接在移動設備上實現(xiàn)在線閱讀及下載。試運行期間,《茗鑒》首日登陸手機客戶端即創(chuàng)造下載超過2萬次的成績。“iPad、iPhone這些時尚產品平臺是實現(xiàn)我們與年輕人對話的橋梁。我希望提升年輕消費群體對于吳裕泰的認同感,讓大家感受到老字號也可以很時尚。”孫丹威表示。
“每當看到時尚精致的女孩子或者活力四射的男孩子走進店內購買茶葉,我都會格外欣慰,因為這表示吳裕泰的商品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孫丹威告訴記者,很多時候她覺得自己和20多歲的女兒一般大,甚至有時候覺得比她們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