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網資訊:2010年,安溪縣茶園面積穩定在60萬畝,茶葉產量6.3萬噸,增長5%;涉茶總產值81億元,增長11%;全年農民人均茶葉收入4700元,約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6%。安溪鐵觀音的市場占有率、品牌美譽度和產業貢獻力進一步提升,再次被評為全國重點產茶縣第一位。感德鎮、祥華鄉、龍涓鄉、虎邱鎮、西坪鎮等榮獲“福建產茶明星鄉鎮”,感德鎮被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授予“中國茶葉第一鎮”稱號。
質量建設扎實推進。該縣共實施茶山植樹造林106座,造林2837畝,植樹30多萬株,退茶還林551畝。新建生態茶園41678畝,完成安溪鐵觀音茶葉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2家企業通過省級首批實施技術標準戰略試點考核驗收。實行農資歸口統一經營管理,開展農藥經營公司、網點級別綜合評定。與省農科院合作研究開發并啟動“安溪縣農資監管與物流追蹤平臺”。在中國茶都全面推行市場準入和實名制交易制度。茶葉聯作制管理模式和質量追溯“四項制度”進一步落實。
品牌戰略深入實施。成功舉辦首屆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和諧海西·千人品茗”、首屆中國安溪鐵觀音茶莊園旅游節等大型茶文化宣傳活動。精心組織茶企參加臺灣南投世界茶博會等各類大型茶業博覽會。9家茶葉企業入選全國百強茶葉企業。新增省著名商標4件、市知名商標10件、福建名牌產品3件。新增涉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家,約占全縣新增規模企業的62%。219家企業獲得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準用資格。86家企業獲得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資格。安溪鐵觀音國際延伸注冊獲得12個國家和地區受理。
經營模式不斷創新。成立安溪鐵觀音同業公會,著力打造茶企航母編隊。編輯出版安溪鐵觀音名牌名品辭典,籌建安溪鐵觀音大廈等工作相繼啟動。舉辦首屆海峽兩岸茶機具博覽會,展會交易總額近4000萬元,對接科技項目26個。2010年,全縣茶農享受中央、省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985.5萬元。與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聯合開發、建設茶多網,發起組建中國茶葉市場戰略合作聯盟,首個中國茶葉價格指數—安溪鐵觀音價格指數成功發布。加快推進海峽兩岸(安溪)茶業合作示范基地、海峽茶博園建設。支持創建國家級、省級研發中心,“茶業萬人培訓工程”參訓人員達23525人次。
銷售市場穩步拓展。內銷市場,茶葉內銷量約5.15萬噸,茶葉平均價格85元/公斤。2010年茶都茶葉交易量1.7萬噸,同比增長4.3%;交易額18億元,同比增長5.9%,平均單價增長3.0%。國際市場,2010年全縣茶葉出口量(含提供原料)約1.15萬噸,較前年略有下降,但茶葉質量和出口價格增幅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