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五大家族也有難處。辜振甫私生女的風波越鬧越大,作為島內的大家族,辜家再度受到各界高度關注。臺灣特殊的歷史發(fā)展軌跡,造就了不同時代的鐘鳴鼎食之家。王、蔡、辜、徐、吳就是目前臺灣的新五大家族。
辜家善于抓住會賺錢的人
鹿港辜家在臺灣家喻戶曉,在大陸赫赫有名,有關辜振甫先生的故事許多人耳熟能詳,這里不再贅述。他去世后,辜家的主心骨變成了他的侄子辜濂松。
辜濂松與辜振甫叔侄相差16歲。辜濂松4歲喪父,母親因被人誣陷而身陷囹圄,從小受到歧視。五叔辜振甫給他很多關照,他一直銘記在心。從美國紐約大學畢業(yè)后,辜濂松就在辜振甫身邊做事,在他的領導下,“中國信托”從單一從事證券業(yè)務轉型為商業(yè)銀行,直到如今的金控集團。目前,“中信”在島內發(fā)放的信用卡超過500萬張。去年,辜老還在世的時候,叔侄兩人就分了家,因為辜老那一脈的事業(yè)版圖拓展得不好,辜濂松怕連累自己旗下的“中信集團”。分家后,金融事業(yè)歸辜濂松家族,生產事業(yè)歸辜振甫家族。島內輿論一般認為,幸好有此次“理性分家”,才使得鹿港辜家的勢力得以延續(xù)。
除了出色的經營才能,辜濂松還善于“抓住會賺錢的人”,這個人就是現(xiàn)已自立門戶的臺灣工商銀行總經理駱錦明。駱錦明不僅幫辜濂松守好“中國信托商業(yè)銀行”(簡稱中信銀)這個“家”,更為他在相關領域開創(chuàng)了事業(yè)版圖。當駱錦明看準臺灣工商銀行的前景并決定離開中信銀時,也不忘讓老東家參與投資。現(xiàn)在該銀行獲利可觀,辜濂松自然跟著賺了不少。
王家為接班人發(fā)愁
新五大家族中,以臺塑集團表現(xiàn)最為突出,也最受社會肯定。今年已90歲高齡的王永慶經營臺塑集團幾乎從未虧損,也沒有讓股東賠過錢。
不過,王永慶也有自己的苦惱,那就是家族內部矛盾復雜,接班問題至今未解決。在大陸創(chuàng)業(yè)有成的長子王文洋一度通過媒體開炮,稱從未得到父親栽培,也絕對不會回臺灣接班,讓這位“經營之神”不免有些感傷。王家的矛盾說來話長。王永慶先后娶了3位太太,大娘未能生兒育女;二娘生有兩男兩女;三娘李寶珠生了五朵金花。長子王文洋本是王永慶最看好的接班人選,因為他學識豐富,精明能干。但天有不測風云,1996年王文洋與呂安妮發(fā)生婚外情,迫使王永慶公開表示“傳賢不傳子”,將兒子趕出臺塑。
蔡家只有老大能出風頭
蔡家是做保險起家的。當年,蔡萬春、蔡萬霖和蔡萬才兄弟幾人齊心協(xié)力,創(chuàng)建了大名鼎鼎的國泰集團。蔡萬春中風后,以交換股權的方式分割了家業(yè)。蔡萬春的兩個兒子因為操作不當,很快就敗掉了。
父親當初打下的基業(yè)。蔡萬霖的霖園集團與蔡萬才的富邦集團雖然付出沉重代價,但總算逃過一劫。“有恒心,有耐心,一直做下去”,劫后余生的蔡萬霖靠著這句話創(chuàng)造了驚人的財富。在進軍大陸市場方面,蔡萬霖也搶得先機。2001年,國tieguanyin泰人壽在北京成立辦事處。2005年,國泰金控與大陸東方航空公司合資經營的保險公司正式運營。
蔡萬霖去世后,由于其長子身體不好,次子蔡宏圖成為接班人。他生于1952年,后考入臺灣大學法律系,是陳水扁的同班同學。三子蔡鎮(zhèn)宇也一直在家族企業(yè)中任要職。為了讓兄弟和睦相處,蔡萬霖生前設計了一套股票保管機制,消除了家庭成員之間爭家產的疑慮。在父親“只有老大才能出風頭”的教育下,蔡鎮(zhèn)宇最終還是選擇輔佐哥哥。
徐家成為百貨業(yè)巨頭
遠東徐家的創(chuàng)始人是徐有庠,江蘇省海門縣人,2000年去世。他20歲左右進入一家私人雜糧行當學徒,后自辦企業(yè),并逐漸壯大躋身臺灣大家族行列。目前,遠東集團董事長是徐有庠的兒子徐旭東。
在臺灣新五大家族中,遠東集團頗為另類,其經營范圍最廣,水泥、紡織、航運、銀行、百貨和電信等五花八門,其中百貨業(yè)的發(fā)展尤其引人注目。2002年底,太平洋崇光百貨(簡稱太崇)的母茶藝公司、臺灣太平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太設”)因財務危機進行分割計劃,多家集團爭奪股權。關鍵時刻,徐旭東增資太平洋流通投資公司,取得其99%的股權,而太平洋流通擁有太崇84%的股權,因此遠東集團順利取得太崇的經營主導權,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百貨業(yè)霸主”。
遠東集團很早就將事業(yè)拓展到大陸。集團采取雙品牌經營策略,太平洋百貨維持目前市場定位,走年輕人路線,遠東百貨則面向成熟顧客,商品檔次更高。
吳家兄弟為家產反目成仇
新光集團創(chuàng)始人吳火獅,靠紡織業(yè)和百貨業(yè)起家,4個兒子吳東進、吳東賢、吳東亮和吳東升繼承了家業(yè)。為家產,吳家兄弟反目,一時間轟動全島。
1986年吳火獅去世時,因事出突然,家族會議將事業(yè)全權交給長子吳東進,埋下了矛盾的種子。前幾年,吳東升要競選“立委”,吳東進認為此舉不僅要花一大筆錢,搞不好還會影響吳家形象。結果,兄弟動手打了起來。吳東升一怒之下跑去美國讀書。1996年,吳東進與吳東亮因公司印鑒一事發(fā)生沖突。吳東進認為他是董事長,但印鑒卻由總經理吳東亮保管,企業(yè)不少決策自己都不知道,兄弟倆發(fā)生爭吵。經過家族內部協(xié)商,由老母親坐鎮(zhèn)董事會,公司印鑒交給總經理室主任保管。但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次,吳東亮決定就新光合成纖維公司赴大陸投資化纖廠一事進行討論。不料召開會議之前,吳東進未經董事會同意通過了100萬美元投資案。吳東亮也如法炮制,緊急通過2500萬美元的投資案。吳東進得知后要求暫緩,吳東亮不予理會。家族矛盾全面爆發(fā)。2004年,吳火獅遺孀發(fā)表聲明,稱已達成協(xié)議,四兄弟各有專責經營的企業(yè)。也就是說,吳家兄弟從此以后各立山頭。
新五大家族的崛起脫離不了政商關系,否則在經濟管制的年代,許多特許行業(yè)執(zhí)照根本無法取得。這些家族賴以發(fā)跡的產業(yè)不是石化、紡織等特許行業(yè),就是保險、銀行等特許金融業(yè)。但不管怎么說,光拿到開啟金庫的鑰匙還不夠,必須要有永續(xù)經營的本事,企業(yè)才可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