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寧洱打造綠色茶產業助農增收
8月的寧洱,天氣悶熱。正值中午,云南普洱茶集團涼水箐基地內,王超與母親趁著天晴在基地內采摘茶葉。在擁有1245畝茶葉的涼水箐基地,王超一家依托著基地優質的茶樹資源,通過管理、采茶、賣茶,實現了脫貧。
涼水箐基地負責人蘭永華表示,王超一家采摘茶葉后,該公司會按照每公斤7.7元的價格進行收購,加上給予王超家每畝茶葉220元的管理費用,“很容易就脫貧甚至致富”。
云南寧洱打造綠色茶產業助農增收
在寧洱,像王超一家這樣依靠茶葉而脫貧致富的農戶不在少數。
記者了解到,寧洱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鄉,是普洱茶的核心原產地和集散中心,是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十大魅力茶鄉”和“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茶產業十強縣”,也是茶馬古道的源頭。早在宋朝時期,寧洱就是著名的“茶馬市場”。茶產業一直以來也是寧洱全縣的主要支柱產業,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該縣6鎮3鄉85個村916個村民小組均分布有茶園。
近年來,寧洱縣始終將茶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加以培育,始終堅持“生態、綠色、有機”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茶園建設,積極進行標準清潔化初制所改造,創新實施群體茶園生態留養,著力實施茶葉基地建設、中低產茶園改造,打造茶葉品牌,茶葉產量、質量進一步提高,產業效益進一步凸顯。
云南寧洱打造綠色茶產業助農增收
從2010年到2014年,寧洱縣累計投入生態茶園建設資金1739.7萬元,種植了香樟、天竺桂、櫻桃、枇杷、水冬瓜等17個品種的覆蔭樹苗木257.05萬株,全縣所有茶園實現了覆蔭樹種植全覆蓋。并按照“保古茶、種好茶、留老茶、產生態茶”的理念,積極推進綠色、有機立體生態茶園建設模式,加快建設“茶中有林、林中有茶”的生態留養茶園基地,有效解決了當前茶園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同時大大提升了茶業的品質和效益。截至目前,該縣已累計完成群體茶園生態留養29171畝。
通過茶產業帶動,該縣農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為山區增收奠定了主要基礎。截止2019年,全縣共有茶園33萬畝,其中現代生態茶園20.48萬畝,野生古茶樹群落12.16萬畝。全年完成毛茶產量11308噸,農業產值4.86億元;精制茶8325噸,工業產值7.91億元,第三產業產值11.05億元,實現綜合產值23.82億元
彭錫 攝影報道
來源:云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