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州春茶生產形勢如何?要解決哪些困難問題?州茶協負責人建言:采取六項應對措施促進茶產業平穩有序可持續發展
陜西省商南縣茶葉聯營公司成立于1985年,公司注冊資本500萬元,是商洛市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茶葉公司,已發展成為集茶葉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和文化傳播于一體的綜合性茶葉企業。
本周,冷空氣來襲,氣溫大幅下降,最低氣溫4度左右,一定程度上減緩了茶芽生長速度,大部分產區以陰雨天氣為主,不利于茶葉采摘。23至24日白天全省以多云天氣為主,各地在降水間歇適時采摘。
3月25日,區委書記余云峰率隊調研2022年春季蒙頂山茶產品營銷新聞通氣會籌備工作時強調,強化責任擔當、狠抓細節問題,打出亮麗“名片”,不斷提升名山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高佳秀、黃勇剛、李良勇、熊毅卿、廖春雷等區領導以及區級相關部門、鎮(街道)主要負責人參加調研。
當前正是明前茶采摘最佳時期,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的茶農忙于在茶園里采摘“明前茶”,供應市場。據悉,松桃將茶葉作為支柱產業來抓,整合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農業產業等項目資金,合理利用當地的土地、氣候、氣溫等自然資源優勢,采取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發展茶葉產業20余萬畝,打好生態牌。
日前,記者從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的“2021年湖北省茶葉主產區”名單中獲悉。咸寧市六個縣市區全部被認定為“湖北省茶葉主產區”。據了解,截至去年末,咸寧市茶園面積達到了51.18萬畝,年產茶7.81萬噸、綜合產值130億元。
日前,在嵊州市三界鎮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嵊州茶葉綜合實驗基地,科研團隊正在調試第三代名優茶采摘機器人,借助人工智能助力龍井茶采摘。該機器人能夠精準識別茶樹新梢嫩芽,并精準3D定位進行采摘,通過構建“數字茶業”生產新模式,促進茶葉科技創新發展,有效提高茶葉生產效能。
3月21日,記者從梧州海關獲悉,自去年1月1日國家進出口稅則號列新增黑茶子目后,六堡茶產業得到利好發展,去年我市六堡茶出口836.4萬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5.2%。
3月22日,名山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專題學習會。會議分為“轉樹作抓”專項行動專題研討會和蒙頂山茶文化專題研討會兩個階段進行。區委書記余云峰主持會議并講話,強調要認真履職盡責,高標準高質量完成“轉樹作抓”專項行動各項任務;細化工作措施,積極推動蒙頂山茶文化走向全國。
茶園春意濃,茶農采茶忙。3月17日,在大田縣廣平鎮元沙村生態茶園,茶葉吐綠,嫩芽爭春,元茗茶場負責人田爾光正在忙著制作明前茶。田爾光表示:“縣里特別重視茶產業發展,我們加大了生態茶園建設,抓標準化管理、抓品牌化創建、抓茶旅產業融合,創立‘五龍山’茶葉品牌,產品銷售到了江浙滬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