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黃山市政協召開常委會議暨“實施茶業振興工程,做大做強黃山茶產業”專題協商會。黃山市市長孫勇率領市直23個部門負責人與會,同委員們共謀茶業振興良策。
黃山市是我國重要名茶產區,2016年被授予“中國名茶之都”稱號。但與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相比,規模效益還有不少差距,市政協高度關注這一特色優勢產業,將其列為今年重點協商議題。
“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突出生物多樣性,科學改良低效茶園,支持龍頭企業集中連片建設高效優質生態茶園,加快構建從茶園到茶杯全程質量保障和可追溯體系……”針對調研發現的相關問題,市政協副主席萬國慶代表調研組提出建議。
茶葉農殘問題始終是懸在茶產區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張勉委員建議,充分發揮國家茶葉及農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黃山)作用,建立茶葉成分數據庫,運用理化指標講好黃山茶故事。
“一個茶葉店一年賣出去的茶葉,比不上一個茶飲店一年使用的茶葉。”黃山茶業協會會長謝一平建議,積極引入有規模的茶飲企業,制定產業升級聚集政策,提高夏秋茶生產,將黃山茶葉產能充分釋放出來。
“鼓勵企業按照‘一個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標準體系、多個經營主體’的公共品牌管控體系要求,統一茶葉標貼印制和使用。”“創建黃山茶學院,加強茶葉精深加工及茶葉衍生品的開發研究,打造以茶產業鏈人才需求為導向的跨學科專業群。”朱生貴、胡曙光等委員建議。
會議通過的建議案,從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提升產業質量效益、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等三個方面提出12條具體建議。
“協商會選題精準、工作精細、建議精到,市政府將認真研究吸納,責成有關部門抓好落實。”孫勇充分肯定協商會成果,并表示要大力推進茶葉生產綠色化、產業集群化、產品品牌化、發展一體化、產業現代化,加快建設“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中國名茶之都。
來源:聯合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