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黃金茶是大湘西地區茶葉公共品牌“瀟湘”茶的區域內地域商標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一片綠葉造就了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葫蘆鎮國茶村位于保靖縣東南部,系奧運冠軍向艷梅家鄉。“高山只有紅砂土”是以前國茶村的真實寫照,地理位置偏、基礎設施差、產業發展弱等更是制約國茶村發展的主要因素。近年來,國茶村抓機遇、謀發展,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一切,圍繞脫貧攻堅核心、以產業發展為抓手、以群眾增收為目標,緊緊依托保靖黃金茶特色產業,把提升群眾素質、提高茶農技能作為做好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和駐村扶貧工作的基礎性工程來抓,不斷提升建檔立卡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
經過多年摸索發展,國茶村已逐步從一個積貧積弱的落后小村莊蛻變成今天的產業大村,這里不僅是保靖黃金茶原產地核心區,更是州級小康與鄉村旅游示范村。
黨建引領,強民心、聚合力
火車跑得快,還得靠車頭帶。面對村里底子薄、經濟弱、青壯勞力大多外出務工的現狀,國茶村總支部積極主動作為,多次與駐村扶貧工作隊、政府駐村干部一起開會商量對策。結合“互助五興”基層治理模式,帶領黨員干部挨家挨戶和村民“拉家常”,談發展,鼓勵年輕人回家發展產業。按照“黨員+致富能手+群眾”的模式就近新組建“互助五興”小組,開展勞務幫扶,專門負責幫助缺工的茶園采收,極大地帶動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也解決了勞力不足的問題。同時,為消除村民后顧之憂,國茶村黨員干部主動帶頭發展產業,互助小組組長、村主任石忠正多方籌資300余萬元創辦了保靖縣一品香茶葉專業合作社,通過收購鮮葉、茶園入股等方式切實解決發展難題,進一步增強村民信心。尤其是在今年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黨組織積極行動,通過開展互幫互助,助力春茶采收,并進一步發揮“互助組”的積極性、能動性,帶動群眾主動參與,黨員中的能人大戶加快茶葉生產標準化、特征標識化、營銷數字化,推行保靖黃金茶的“身份證”管理?! ?/p>
產業興旺,富民生、可持續
今天種下綠葉子,明天戴上金戒指。國茶村借助區域發展優勢,全力打造“一村一品”?,F擁有保靖黃金茶萬畝精品示范園1個,千畝示范基地2個,百畝示范園10個,保靖黃金茶專業合作社18家、家庭農場5家,省級示范合作社5家,州級示范合作社1家,每個村民小組均建立了有貧困戶參加的合作社、互助組;形成了“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線上線下”的多種合作方式,建立農產品保底收購、委托幫扶、股份合作、資產收益、就近就業、直接幫扶等多種利益聯結模式與幫扶機制。培養了一大批年輕的茶產業隊伍(茶藝師、評茶員、制茶師),造就了一批線上線下的銷售隊伍。2018、2019年保靖黃金茶茶王爭霸賽,2020年保靖黃金茶“斗茶會”均在國茶村勝利舉辦,茶文化得到提升,“國茶”品牌逐漸形成。2019年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9200元(其中保靖黃金茶帶來的收入14000余元)?! ?/p>
茶旅結合,促發展、添活力
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互動。國茶村搶抓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銜接的大好機遇,立足產業發展,圍繞產業脫貧、文化強村、旅游富民,推進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理念,著力打造集觀茶、采茶、制茶、品茶、悟茶、垂釣、露營等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打造生態游、富氧游、茶園游、民宿游等特色鄉村游,逐步走出一條茶旅文一體化發展之路。當前已完成七星廣場、陶藝古窯、七口古井、茶社、茶園游步棧道、萬千百畝精品茶葉示范園等6大景區建設;正在完善茶藝多功能中心、陶藝制作體驗館、山泉直飲水景觀、百畝農田田埂等景區功能;準備實施南大門國茶標志性茶壺、古黃金茶煉油坊、大米玉米水磨坊、鄉村民宿群、手工制茶體驗館、露營生活體驗區基礎設施建設。力爭以文化鑄旅游之魂,讓產區變景區,樹立茶文化高地,走一條可推廣可復制可持續的鄉村振興之路!
來源:紅網保靖縣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