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茶多少錢一斤”“400”“好,我給你500,全部購買”這是2020年的5月15日中午,在施甸縣旭香綠茶葉有限責任公司法人代表楊佳豪與云南紅楓集團董事長田加德與的一次對話。2020年的明前茶開采期間,云南中環文化傳播公司冒著疫情風險到現場無償的幫助這個退伍回鄉辦實體的退伍軍人拍攝產品宣傳片,云南紅楓集團公司老總田加德得楊佳豪用大愛抱團群眾依托一片茶葉的開發擺脫貧困后,到現場購買產品,用資金扶持企業發展的方式給退伍回鄉創業的楊佳豪捧出一顆心、獻上一份愛。
軍人初心:立誓言、誓把青山變金山
2015年,部隊裁軍,楊佳豪脫下軍裝。面對選擇,是到部隊推薦他為深圳市某企業當司機每月1萬元司機,還是回鄉務農,可他選擇是打道回府,立志用大愛譜寫一曲大路朝天寫春秋壯哥。
把合作社由原來的1000平方米廠房擴大到2500平方米,用一個小作坊開發出拓展出一個大企業的思路經營自己家曾經經營的小企業,說到做到,退伍當年楊佳豪把自己的11萬退伍經費投資旭香茶廠,用自己的養老錢作為發展資金,引進機械設備和技術人才,自己的合作社提升到公司化企業,在此期間,有人多次給他說茶廠負債累累,不劃算投資,不如去給老板當司機,可是他總是說:“我不怕環境的惡劣,因為我是部隊培養的退役軍人,軍人不怕輸、不服輸、敢于擔當、勇于創新、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讓我的心已經扎在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抓茶葉生產上。”為了提升產品質量,樹立品牌,楊佳豪馬不停蹄地輾轉廣州市、上海市、騰沖市等地參加新型技術培訓,多方面向專家們請教,查閱各類書籍進行自我充電。短短時間里,把自己從門外漢變成了行內人,成功后,他的一句話就是“我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言必行:小綠葉在思維轉變中成了變金葉子
施甸縣蓋章山旭香茶廠位于該縣萬興鄉長浪壩村委會境內2400多米的云霧山中,有1500多畝純天然的有機茶茶地、220棵百年以上的大樹茶。過去,由于市場思維落后,一季春茶采摘后只會制作烤青。人們都知道, 烤青茶葉保質期只有一年,一年后賣不出去的茶葉就是廢品,“要做好一片茶,就要從轉變群眾思想觀念上入手。”從小生長在農村的楊佳豪知道,村民已經習慣了這種安逸的生活,轉變思想觀念的難處。
楊佳豪主動把部隊的管理理念運用到企業,開啟了一崗一責的管理模式,在此,他還主動聘請技術員舉辦茶園管理技術培訓,增人一筆不如送人一技的思路,把農民培訓成為個個都是技術能手,人人可做技術示范的科技能手,讓茶農依靠技術提升茶葉品質。為提高茶園效益、增加茶農收入,楊佳豪一家充分發揮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在主導產業、產品經營等關鍵環節,帶頭領辦和創辦合作組織,實現黨建與發展經濟互動,推動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市場化。楊佳豪帶頭成立合作社,引進先進機械設備,并以蓋章山旭香茶廠為龍頭,鼓勵農戶發展茶葉,開拓紅茶、保健茶,以蓋章山旭香茶葉生產合作社為龍頭,帶動周邊甸陽鎮、酒房鄉以及萬興鄉等4個鄉鎮的1000多戶農戶學會了技術種茶技能。產品開發成功后,茶廠還先后與香港合作商成功簽約產品銷售合同、上海滬滇幫扶農產品采購中心搭建平臺;與昆明市小種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簽訂長期供貨協議,產品銷售從單一的家門口經營拓展到線上線下有市場、網內網外有訂單產品銷售圈,一個完美的銷售網線下是一個活力四射的農產品企業在小山村拔地而起。
產品拓展發展空間 企業捆綁村民致富路上齊步走
在云南農村,有一句話,叫作“三年不變樣、餓死手藝匠”,在拓寬生產原料來源中,楊佳豪還帶著技術員走進農家,指導群眾鮮葉采摘和茶園管理技術。并帶動和打通了甸陽、酒房、姚關、何元等周邊鄉鎮和村寨的茶葉鮮葉銷售出路,隨著茶葉產業的發展壯大,楊佳豪又將目光投到了茶園的空間利用開發上,帶著群眾挖掘茶園和土地的增收空間。鼓勵群眾在茶園空閑間地種植重樓等中藥材206畝,生態養殖本地蜜蜂50箱,帶動未實施搬遷的39戶建檔立卡戶進行生態農業種植,讓建檔立卡戶有依托產業發展實施就地脫貧。為壯大企業發展,旭香茶葉專業合作社申請建成基層黨支部,使黨員在生產一線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促進經濟發展。并積極申請茶葉生態觀光體驗區項目,吸納更多的建檔立卡戶到合作社就業,實現鄉村美、農民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功夫不負有心人,時至2020年,施甸縣旭香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的農產品被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云南省著名商標”;2017年獲取了國家無公害茶葉認證;2018年施甸縣旭香茶葉有限責任公司被保山市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授予云南省保山市好網優秀獎;2019年獲得綠色食品認證;2019年12月施甸縣旭香茶葉有限責任公司被云南省科學技術廳認定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
來源:云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