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個所謂的“專家”如何傳授經驗,說紫砂壺蓋取下,倒扣桌面上,壺嘴、壺口、壺把三點是在同一水平上就是好壺(誤導了很多壺友,這個跟壺嘴壺把的高度有關,跟壺好不好沒有直接關系),如果按這個標準來選紫砂壺,很多國家級工藝師,還有國大師都該下崗。切莫被所謂的磚家誤導!
錯誤經驗 二
關于三點一線這個問題。有些朋友以此為標準嚴格要求用直尺測量相差半毫米就認為壺三點不在一線,太過于鉆牛角尖,有過而無不及,做紫砂壺的師傅都要氣得吐血。
錯誤經驗 三
認為倒茶時茶水一丁點都不允許有順著壺嘴往下流。流涎嚴重是不能允許的,但是過于偏激就有點鉆牛角尖了,很多壺因為整把壺的造型而決定了壺嘴不可能做到毫不流涎(比如石瓢,水平),要綜合而論,不要因為一丁點的流涎而否定作品的價值,那樣的話做紫砂壺師傅都得改行
錯誤經驗 四
倒茶時茶湯不能從壺口流出,實際上很多紫砂壺都做不到這點;符合這個標準的不等于就是一把好壺;稍有流涎的也不等于是劣壺;這里除了跟個人使用習慣有關外(有些朋友出茶的時候,壺身直接傾斜90度,這樣所有的水都壓向口蓋,口蓋不流水的概率很小。),還與壺型不同有直接關系。
錯誤經驗 五
有些朋友相當在意子口與紫砂壺口的間隙,選紫砂壺的時候總要左右晃一下壺蓋,要是能晃動的距離大一丁點馬上否定這把壺的價值,總希望壺蓋蓋上是紋絲不動的。子口與壺口要是一點間隙都沒有,想想看會不會好用?只要有一丁點的茶葉擋在壺口,壺蓋就合不上了,要取下蓋子也是惱人的事情哦。
錯誤經驗 六
認為通過按壓透氣孔來控制茶湯的流出與停止,能做到收放自如就是好壺。這個是很多壺友所追求的,實際使用當中卻很少有人以按壓透氣孔來控制茶湯的收放,使用起來是相當的不自如,而有相當的壺是按壓不到氣孔的,比如石瓢根本無法按住氣孔。
錯誤經驗 七
認為淋水上壺,干得快的就是好料。這和泥質的粗細也有關系,好料經茶水潤養,經久玉潤,玩壺久的親們應該會明白!
錯誤經驗 八
認為全手工紫砂壺比半手工壺好,全手工制作是傳統工藝,非常考驗作者功力,而半手工成型的紫砂壺也精品不斷;很多器型原因,都會借用模具,然后手工修飾完成!一把美壺,不僅需要工藝的精湛,也要神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