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是我國古代茶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討論茶具史的興衰,也可以看到茶文化的歷史背景,中國古代茶具也有其本身獨到的發(fā)展過程,從中還可以看大陶瓷制造的藝術(shù)造詣,過去對這方面作系統(tǒng)研究的文章尚不多見。
茶具,古代亦稱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詞最早在漢代已出現(xiàn)。據(jù)西漢辭賦家王褒《憧約》有“烹茶盡具,酺已蓋藏”之說,這是我國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條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詞在唐詩里處處可見,諸如唐詩人陸龜蒙《零陵總記》說:“客至不限匝數(shù),競?cè)請?zhí)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興憶楊同州詩》“此處置繩床,旁邊洗茶器。”唐代文學(xué)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詩》有“蕭疏桂影移茶具”之語,宋、元、明幾個朝代,“茶具”一詞在各種書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禮志》載:“皇帝御紫哀殿,六參官起居北使……是日賜茶器名果”宋代皇帝將“茶器”作為賜品,可見宋代“茶具”十分名貴,北宋畫家文同有“惟攜茶具賞幽絕”的詩句。南宋詩人翁卷寫有“一軸黃庭看不厭,詩囊茶器每隨身。”的名句,元畫家王冕《吹簫出峽圖詩》有“酒壺茶具船上頭。”明初號稱“吳中四杰”的畫家徐責(zé)一天夜晚邀請友人品茗對飲時,他趁興寫道:“茶器晚猶設(shè),歌壺醒不敲。”不難看出,無論是唐宋詩人,還是元明畫家,他們筆下經(jīng)常可以讀到“茶具”的詩句。說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現(xiàn)代人所說的“茶具”,主要指茶壺、茶杯這類飲茶器具。事實上現(xiàn)代茶具的種類是屈指可數(shù)的。但是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指更大的范圍。按唐文學(xué)家皮日休《茶具十詠》中所列出的茶具種類有“茶塢、茶人、茶筍、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其中“茶塢”是指種茶的凹地。“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經(jīng)》說:“茶人負以(茶具)采茶也。”
“茶籝”是箱籠一類器具。“茶舍”多指茶人居住的小茅屋。古代煮茶要用火爐(即炭爐),唐以來煮茶的爐通稱“茶灶”。古時把烘茶葉的器具叫“茶焙”
除了上述列舉的茶具之外。在各種書籍中還可以見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甌、茶磨、茶碾、茶臼、茶壚、茶榨、茶槽、茶憲、茶籠、茶筐、茶板、茶挾、查羅、茶囊、茶瓢、茶匙等。究竟有多少種茶具呢?據(jù)《云溪友議》說:“陸羽造家具二十四事。”如果按照唐代文學(xué)家《茶具十詠》和《云溪友議》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