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有些人為了在壺內形成“茶山”,使其看來更具古意,便將茶葉留存其中,任其陰干,但因臺灣地區高溫多濕,霉菌極易孳生其間,若就衛生觀點考量,此法實不足取。更有些人泡茶后,故意將最后一泡茶湯存于壺內,直至下回使用前倒掉,認為此法可收內浸外養之效。殊不知,紫砂壺的氣孔結構既擅于吸附茶湯,自然也易于吸收霉菌。以此養出的壺,只怕日后沖茶時,亦會帶有異味,甚至有礙健康,實是得不償失。
若真有必要需兩茶混泡,其實也沒啥不可,《陽羨茗壺系》有載:“壺宿雜氣,滿貯沸湯,傾即沒冷水中,亦急出水瀉之,元氣復矣。”準此,請先充分洗凈壺內外后,再注滿沸水,靜置幾分鐘再倒掉,如此反復幾次(視前后兩茶的茶味差異大小而定),便可正式使用了!但為防某些砂壺胎薄易裂,因此古人所謂“...傾即沒冷水中…”的三溫暖做法應斟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