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盞在唐以前就已有記載,《博雅》說:"盞杯子"宋代時開始有"茶杯"之名。陸游就曾寫過:“藤杖有時緣石瞪,風爐隨處置茶杯”的詩句。下面就關于什么是茶盞做一介紹。
現代人多稱茶杯或茶盞。茶盞是飲茶的用具。它的基本器型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飯碗小,比酒杯大。據考古或文獻資料證明,瓷盞在東晉時已有制作,南北朝時飲茶之風逐漸流行起來。
蘇東坡的名句"從來佳茗似佳人",典型地代表了唐宋及以后的文人墨客,將品茶作為精神享受的明顯傾向。
唐及五代時期的茶盞以南方越窯和北方邢窯最富盛名。
并且茶盞開始配有盞托。宋代時斗茶之風大盛,極為崇尚茶具的精美。
茶盞的形狀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口沿較直;另一種則是撇口,像喇叭,有的還以描金裝飾,書“壽山福海”的字樣。除建窯外,宋代的官窯、哥窯、定窯,鈞窯、龍泉窯、吉州窯都普遍燒制茶盞。明清以后的茶盞又配以盞蓋,形成了一盞、一蓋、一碟的三合一茶盞,現在又稱蓋碗。
今存于國內的宋代茶盞的品種有:兔毫盞,油滴盞,曜變盞,鷓鴣斑。
以上就是對關于什么是茶盞的介紹,希望對大家了解這一知識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