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壺要領
知歷史、知現代、知人,
第一個要知歷史,介紹紫砂壺目前情況首先要了解紫砂歷史,即紫砂工藝歷史、發展史,以及工藝構成。紫砂是優秀民族傳承,從茶文化發展而出,明代起為實用品,對于何謂時大彬、徐友泉、李仲芳等等老一輩的紫砂藝人,應該研究了解,加之理解,從理性到感性,再由感性及理性的充分認識。
第二個是知現在、了解現代,此單指宜興紫砂壺。華夏民族文化代代相傳、師傳徒承??梢愿M一步了解現在,此外我們作品的造型藝術有時代性,不能、將明朝的搬到21世紀來,也不可以一代十,以點帶面的簡單領會,因為時代是在不斷發展和前進的。
第三個是知人,何以要知人,這個作者做的壺是雕塑,還是光、素,要知「人」的藝術品、藝術道德及聲譽,要從那方面得知呢?不是靠宣傳,也不可一味的垂青所謂的名人效應。眾所周知,真正的藝術品是放在桌面上,群眾來抬轎,民眾最有鑒定的資格,是經得起推敲的。
識壺要訣
識壺方面,何謂真?假?好?壞?,壺從大眾化到高最層次藝術品,其中分二個層次,一是一般群眾普及層次,另一個是高文化水平層次,取決于各階層不同人士的對紫砂藝術地領會與理解。
談識壺非一言兩語說得明白,總括地說無非是兩個字,一是「理」,一是「趣」,所謂的(理)即是實用性的體現,在使用中是否合理;所謂的(趣)即是否有趣也就是藝術性的體現,是否具有觀賞收藏價值。
第—是合理:當然,除了對于泥料要有相應的或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以外,壺最主要的是用來泡茶的,泡茶拿起來舒不舒服為第一要緊,第二是泡茶葉、沖開水時方不方便,倒起來流暢與否,用起來舒不舒服,若產生一點點不舒服的地方,那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實用品。
適用是理,還包括用完之后,茶葉倒掉方不方便,洗刷方不方便;這都是適用的理,合理與否要看其符合要求,若不合理也無所謂的欣賞,是找麻煩、找不痛快,這個茶壺就可以不要了,用杯子好了,也就不要欣賞茶壺了。還是應該選一個適合自己用的壺,這樣就會愈用愈有感情。
第二是有趣:趣味,就是美,漂不漂亮,喜不喜愛這個造型,你喜歡梅花的、松干的、鑲銀等花貨類,還是喜歡幾何形的光素類,這要根據個人的欣賞角度。個人的欣賞水準及底蘊,直接影響到所選壺的狀態,如明朝家具較簡略些、清朝家具較復雜,所以造型也有它的時代性。過去敦煌的雕塑、石刻、壁畫是歷史遺留下來,依然令后人嘆為觀止,這是有她的藝術獨到性和歷史性所致。
按步就班玩出專業與感情,我們華夏民族5千多年所傳承的東西,其藝術內涵博大精深,在這一領域中你有多大的素養,就會喜愛什么樣的東西,就會有什么層次。從外行到內行,從不懂到懂,從玩假的慢慢看到真的,有句普通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同一張畫,一張畫的好,另一張畫的不好,可是擺在一起,好的就突出了。
藝術是來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壺基本上也是一樣,總結出這個趣與這個理,你就會愈有趣愈愛它,這是發自真心去愛她,和紫砂壺去用感情溝通達到情感釋放,人壺合一,這就是你最好的紫砂壺。從我有個圓的倒又想要個方的,有個方的就想要其她類的,日久天長這樣你就會順其自然變成紫砂行家里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