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陶茶碗
這件茶碗,是泥質灰釉陶器,東漢時燒造。其造型是弧壁,敞口淺足,平底。制作上采用拉坯成型,裝飾上無任何刻劃,利用拉坯時留在胎坯上的自然弧紋,形成以較高的藝術美感。陶器制品,目前發展最早的是裴李崗文化和磁山文化出土的制品,距今已有八千多年歷史。陶器的產生,在許多文獻上曾有一些傳說性記載,《呂氏春秋》中說: “黃帝有陶正,昆吾作陶”。《逸周書》說:“神農作瓦器?!薄妒酚洝分姓f:“黃帝命封為陶正?!薄段镌分姓f: “神農作壅,軒轅作碗碟?!钡綎|漢時,瓷器已產生,燒陶工藝吸取了原始瓷器施釉的經驗,創造出低溫灰釉陶器。
東漢,飲茶和茶業雖然已獲得某些發展,但陶碗還是作為食器和飲器混用的,沒有分離出來單獨作茶具用。
漢代全國大一統的局面,使全國各地的日用陶器和墓內隨葬器皿的品種與形制,大部分相類同。東漢時,江南已燒造出成熟瓷飲具等器具,這件東漢的陶茶碗吸收了瓷器制造的工藝技術,既是一件實用的日常用具,又色調絢麗美觀,是東漢時的代表性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