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扶風法門寺寶塔地宮中出土的有2449件珍貴文物,這批文件特別引起茶學界人士注目的是,有一套堪稱稀世之寶的唐代宮廷御用的鎏金銀質茶具,它對研究唐代宮廷茶文化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資料。鎏金人物畫銀壇,是這批出土物中之一,它主要用來貯存經炙烤后的餅茶,以保持茶的松軟,防止香氣散失,為碾茶作好準備的。
鎏金人物畫銀壇,通高24.7厘米,直徑13.2厘米,腹深11.2厘米,圈足徑12.6厘米,全重為883.5克。為鈑金成型,紋飾鎏金。壇子系直口,深腹,平底,高圈足,有蓋。蓋鈕呈寶珠形。蓋面隆起,分成四瓣,每瓣沖出一只飛獅,并施以鏨刻,襯以纏枝蔓草。蓋與腹以子母口扣合,腹壁分為四個壺門,分別鏨有四個典故人物畫,其畫面為: 仙人對奕(棋)、伯牙俸琴、簫史吹簫、金蛇吐珠,將繪畫技巧與金銀鈑鏨工藝融為一體。這件銀壇無論是工藝水平,還是造型特征,在古今世界金銀茶具中,都是一件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陸羽在《茶經·五之煮》里面指出: “既而承熱用紙囊貯之,精華之氣,無所散越,候寒末之?!逼湟馐钦f煎茶時,先要將餅茶用火烤柔軟后,趁熱用紙袋貯藏,使香氣不致散失,待冷卻后再碾成細末煎茶。這種用紙袋貯茶的做法,多在民間應用。而作為權力至高無上的真龍天子而言,非同庶民,自然要用密封性能好的金銀壇子封存了。鎏金銀壇的出土,對研究唐代宮廷飲茶為人們提供了極其重要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