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茶是將茶葉與香花拌和,利用茶葉強吸附性和香花吐香時間性的特點,使茶葉充分吸收花香制成的再加工茶。花茶加工通常稱為“窨制”,傳統的窨制工藝依次為茶坯處理、鮮花處理、拌和窨堆、通花、續窨、起花、復火、提花、壓花,直至最后勻堆裝箱。窨制花茶的香花有茉莉、珠蘭、白蘭、玳玳、玫瑰、桂花等。其中,茉莉花茶產量最大,我國北方地區是茉莉花茶的最大銷區。在此,小編就以茉莉花茶為例,分享花茶窨制的方法。
茉莉花喜歡溫暖、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寒怕澇,在福建、廣西、廣東等溫暖地區就能露地栽培和越冬,而在江浙一帶偏北的地區,一般需在溫室中才能越冬。茉莉花花期較長,通常是6月至9月開花,根據開花先后次序,分霉花、伏花、秋花,伏花的產量最高,質量也最好。
一、鮮花采摘
茉莉花只有在花朵開放時才吐香,不開不香,因此必須在茉莉花開放的最佳時間,及時窨制,使茶葉充分吸收花香。因為采花、運輸需要時間,必須提前采花。在生產上,一般在下午2時后開始采摘茉莉鮮花,花朵應成熟、飽滿、潔白,含苞欲放,無劣變、無污染。
二、鮮花養護
鮮花運抵工場后,要及時處理,攤放、篩分,促進茉莉花的開放。一般下午采摘含苞欲放的茉莉花朵,多數能在晚上9時就開始開放吐香,亥到丑時,即晚上9時至凌晨3時為止這段時間是吐香的高峰期,丑時以后吐香開始減弱。
三、拌和窨堆
根據茉莉花的吐香特性,通常是晚上待茉莉花即將開放時窨制,一層綠茶一層鮮花,均勻拌和在一起稱為“窨堆”,窨堆面要覆蓋少量茶坯“蓋面”,以免花香揮發散逸,這個過程茉莉吐香,茶吸花香,一吐一吸,茶味花香吸附交融、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四、通花散熱
窨花至二三個時辰,即4~5小時以后,要根據在窨時間、茶坯溫度、含水率,及時進行通花散熱。
五、起花
第一次窨制完成需五六個時辰,就是次日上午了要進行茶、花分離稱為起花,篩出的茶葉稱濕坯,要及時攤涼,復火干燥后再進行第二次窨花,如此重復進行第三次窨花。篩出的茉莉花朵稱花渣,要及時攤涼,交付壓花或復火干燥。
六、復火烘干
高檔茉莉花茶,通常要進行多次窨花,有三次甚至四五次以上的窨花,每窨一次,要烘一次茶,復窨一次的花茶,稱二窨花茶或雙窨花茶,復窨二次的稱三窨花茶,依此類推。特種茉莉花茶有六窨一提、七窨一提的。
七、提花
最后一次窨而不烘稱為“提花”,提花只用少量鮮花復窨,出花后不再復火,以保持花茶香氣的鮮靈度。
八、壓花
低檔花茶只有一二次窨花,甚至只用窨制后起花的花渣再次窨制,稱為“壓花”。壓花可除茶葉粗老味。生產上重壓花,指增加花渣用量,延長壓花時間,能去除陳味、煙味、日曬味、青澀味等各種異味,作用顯著。經壓花后起花分出的花渣,就稱殘花渣,但不是殘花敗渣,殘花渣處理得好,還可重復利用一次。
茉莉花茶窨制時還經常要用到白蘭花瓣來提香,稱為“白蘭打底”,白蘭花花香濃郁,拌和可提高茉莉花香的濃度。白蘭花的用量不宜多,用量過多就容易出現透出白蘭花香味的“透蘭”或“透底”現象,反而會影響茉莉花茶的品質。打底一般用1%花量(茶100千克,花1千克~1.5千克)就足夠了,可分次用于窨花和提花。窨花打底,要經過復火工藝,使白蘭花香味降低,變得柔和。鮮花打底,不經復火,容易透蘭味。因此生產中白蘭花打底,要掌握“窨花多用,提花少用”的原則。由于白蘭花開花季節同茉莉花開花季節不同步,伏花旺季缺少白蘭花打底,往往在白蘭花的春花季節提前窨制白蘭花茶,稱為“花母”。用花母打底,有同樣效果。
窨制茉莉花茶的配花量,即100千克茶坯所需的鮮花量。通常一級茉莉花茶下花量為100千克茶葉要用95~105千克鮮花,二級茶只用70千克左右鮮花,三級茶只用50千克左右,茉莉花茶的級別越高,窨制下花量就越多(國家標準《GB/T22292—2017茉莉花茶》中有各級茉莉花茶配花量表)。影響茉莉花茶的品質有茶坯質量、鮮花質量、下花量和窨制技術。茉莉花茶的茶坯通常是烘青綠茶。其他香花窨制花茶的方法基本與茉莉花茶一樣,只是珠蘭、桂花窨好后不必出花,連花烘干。
上世紀80年代后期,研發了一種花茶窨制新技術,稱連窨工藝,具有提高鮮花利用率和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