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蕊采制十分精巧,清明前10天左右,茶芽初伸如谷粒大小時,即開始采摘。采回立即付制。炒制要經過四炒、三揉、一烘焙。
手法要靈活,火溫要適當。先為殺青過程,鍋溫先高后低,先抖炒,后悶炒,抖悶結合,使芽葉保持翠綠色。然后取出初揉,用力先輕后重,揉成細條,旋即投入低溫鍋中復炒,炒至五成干,取出復揉、用力要均勻,注意整形。
經10余分鐘后,又入鍋低溫抖炒,達七八成干時起鍋,趁熱進行第三次揉,使茶條更為緊細。三揉后進行低溫四炒,并在鍋中輕輕搓條,使之白毫顯露,香氣發出,最后出鍋,揀掉單片、碎片和雜質,放入焙籠焙干。
芽葉炒制后,粒粒如蕊,纖秀如眉,茸毛顯露,嫩綠油潤,香高味爽,品嘗之余,甘芳長留,心曠神怡。峨蕊顆粒緊細,宋代詩人蘇轍把這類茶葉形容成“春芽大麥粗”,說明其大小像麥粒一般粗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