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玉露屬于綠茶,產于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高拱橋及東郊五峰山,曾稱"玉綠",因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
其加工工藝為:蒸青、扇干水氣、鏟頭毛火、揉捻、鏟二毛火、整形上光(手法為:摟、搓、端、扎)、揀選七大步驟。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性、降血壓、預防冠心病等功效。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湖南農業大學教授施兆鵬為恩施玉露題字:"恩施玉露、茶中極品";日本茶師清水康夫到恩施考察茶葉生產時題字:"恩施玉露、溫古知新"。
作為中國蒸青茶的典型代表之一,恩施玉露茶的生產工藝中保留了源自漢魏的蒸青技術。2006年開始,恩施市著力打造“恩施玉露”名片,借助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力量進行品牌宣傳推廣,恩施玉露茶再次煥發新生。
1革故鼎新煥新生
恩施玉露茶產自湖北省西南端的恩施,全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芭蕉侗族鄉是名茶的故鄉,早在唐代就有"施南方茶"的記載,在清朝康熙年間,芭蕉侗族鄉就研制出享譽四海的"恩施玉露"芭蕉富硒茶現已暢銷全國,遠銷海外。芭蕉侗族鄉,被譽為"湖北省無性系良種茶葉第一鄉"。
“這里不僅生產品質優良的茶葉,制茶工藝也別具一格。”張文旗介紹,傳統的恩施玉露茶手工制作工藝里保留了漢魏時期流傳下來的蒸青技術,需要經過鮮葉攤放、蒸汽殺青、扇干水汽、炒頭毛火、揉捻、鏟二毛火、整形賞光、焙火提香、揀選等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出茶葉成品。
2009年,“恩施玉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獲準注冊,產業生產逐漸規范并做大做強。中國農產品品牌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恩施玉露”的品牌價值已由2009年的1.8億元達到2018年的18.07億元。
“現在,恩施玉露茶的生產大多采用現代化的生產線,通過攤青、蒸青、揉捻、動態烘干、理條、精揉、固形、精制等工序,實現了規模化生產。
慢品玉露,滋味醇和,淡而有味,回味甘甜,品飲一杯恩施玉露,慢品沁人心脾的回味,嚼不爛摸不透舍不得的是玉露茶厚重的人文底蘊。
由于綠色色澤通透,為了方便觀察茶葉的形態,茶水的色澤,一般選用透明圓筒玻璃杯,泡茶時,將少許茶葉置于杯中,將85-90的開水沿杯壁緩緩倒入杯中,切記不要直接澆到茶葉上面。半分鐘后即可使用。
2.品牌串聯產業鏈
“對于‘恩施玉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恩施玉露茶產業協會與申請使用商標的企業簽訂了《“恩施玉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許可合同》。至今,恩施市潤邦國際富硒茶業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獲得“恩施玉露”地理標志商標的使用權。
不僅僅是規范商標使用,恩施玉露茶產業協會在茶樹品種推廣、茶葉基地認證、規范操作流程、完善溯源體系等方面也不斷規范引導協會企業生產地理標志商標產品,確保恩施玉露茶的生產流通從茶園到茶杯全程可控,從茶杯到茶園全程可追溯。
為進一步加強對“恩施玉露”品牌的宣傳。近年來,先后拍攝制作了《茶界中國》《魅力茶鄉行》等恩施玉露茶文化專題記錄片,并積極參加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茶葉展會,還將恩施玉露茶入駐到中國茶葉博物館中進行定期推介。
為了傳承恩施玉露茶傳統技藝、推廣深度體驗式旅游,恩施玉露茶產業協會每年都會舉辦恩施玉露茶傳統制作工藝培訓班,邀請知名的恩施玉露茶制作師傅為學員授課。
恩施玉露茶,構建起了一條完善的產業鏈。龍頭企業帶動規模化生產與品牌的宣傳推廣,企業再與貧困戶簽訂保護價收購,幫助貧困戶脫貧。今年,恩施玉露茶的干茶產量預計會達到2.3萬噸,實現產值20億元,茶區涉農人口30多萬人,人均茶葉產值將突破萬元,在地理標志商標的護航下,恩施玉露茶不但煥發新生,更能香飄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