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預防風濕,在廣州生活宜常喝去濕涼茶,不要盲目服用一些風濕“特效藥”
近段時間以來,不少廣州白領上班總是打不起精神,常常感到頭暈眼花,四肢無力,肩背部陣陣發痛,到醫院一查才知患上了風濕病。一些“老風濕”病人到了這個時節病情也易復發。廣州軍區總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黃清春提醒,冬末春初風濕高發,濕氣侵入體內是重要誘因。
廣東地處嶺南,屬亞熱帶濕潤氣候,春季氣候潮濕、陰冷、反復多變,而廣州一年有三季以暑熱氣候為主,老百姓喝的珠江水水性偏熱,進一步加重濕氣,對人體脾胃影響甚大。中醫認為脾胃主水,濕氣多了可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繼而產生內濕,表現為舌苔厚膩、口腔黏液多而苦澀、臉色晦暗和四肢倦怠。而西醫則認為,風濕病是外界陰冷刺激導致免疫功能紊亂,表現為關節、肌肉和筋骨腫脹疼痛。
黃清春建議,為了預防風濕,在廣州生活宜常喝去濕涼茶,其原料為薏米、淮山、茯苓、百合、白術、野菊花、生地、赤芍、金銀花等,民間用木棉花、雞蛋花煲茶也有一定的去濕功效,但木棉花在煲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凈,以防重金屬污染。此外,生活中注意穿衣保暖,保持居住環境干燥,加強體育鍛煉,宜少吃苦瓜、通心菜等寒性食物。
黃清春提醒,一旦發現自己有風濕病癥狀,不要盲目服用一些風濕“特效藥”――這些藥價格很高,三四十粒裝的一瓶就要好幾百元,其成分是地塞米松、消炎痛和維生素等便宜貨,屬于臨床風濕治療的淘汰產品,經常服用不僅延誤病情,而且可能產生激素依賴,造成消化道出血潰瘍、全身水腫等不良反應,嚴重的可危及生命。黃清春介紹,風濕病正確的治療理念是“早期中西醫結合,中期內外兼治,晚期內外科結合”,臨床治療上有中醫熏蒸、針灸、微創手術、電子針鏡等十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