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是傳統產茶大省,如何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一直是熱議話題。
今年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宛曉春建議:推進科技創新轉化,賦能千億徽茶產業。
和茶產業打了多年交道,宛曉春對安徽科技興茶的點滴如數家珍。“2020年,綠茶自動化加工與數字化品控關鍵技術與裝備,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宛曉春說,歷經18年的攻關,這項技術的誕生,提振了安徽茶產業發展的信心。
“未來,聚焦茶園機械化、初制智能化、精制輕簡化、拼配數字化科技創新,通過科技賦能,提升茶葉品質效益,提升國際競爭力,應成為安徽茶產業、安徽茶人努力攻克的方向。”
科技轉化賦能產業,安徽有基礎。
據省農情調度數據顯示,2021年,全省茶園面積穩定在320萬畝,其中開采茶園面積289.59萬畝;實現茶產業綜合產值560多億元,出口量居全國第二,出口額居全國第三。
與此同時,安徽茶科技賦能茶產業發展還存在一定的短板。
比如:創新和轉化的通道不夠通暢;大型龍頭企業和精深研發企業少;夏秋茶資源開發利用不足;精深產品研發推廣有限;研發成果轉化新產品滯后等。
為此,宛曉春建議:依托安徽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專業涉茶科研機構和骨干龍頭企業,組建全產業鏈茶科研創新攻關體系,瞄準產業科技需求,挖掘茶葉健康功效,研制新式茶飲、含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化品、茶飼料等精深加工產品,實現延鏈增值,推進三產融合發展。
“各茶葉主產區,在區域茶產業發展規劃中應加大對茶科技模塊的政策傾斜力度;鼓勵茶產業集群和茶葉龍頭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做好茶科技發展規劃;支持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積極參與茶產業科技創新,對科技創新特色顯著的項目,相關資金應予以重點傾斜。”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樂天茵子
來源:江淮晨報,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