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是歷史上重要的商貿通道,也是文化交流、民族團結的重要紐帶。其中,灌縣(今都江堰市)正是這條古代貿易通道上的重要一站,現留存于都江堰境內的茶馬古道,猶可見當初繁盛景象。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都江堰茶溪谷首推品牌建設、從而不斷創新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和更多茶品牌互學互鑒、誠信互利。樹立更多人對中國茶的文化自信、從而彰顯中國茶的品牌,更好地立足國際市場。
科技融合 助推產業發展
都江堰茶溪谷緊跟現代科技潮流和人們對綠色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企業創新發展的突出位置,建立產品追溯系統,智能化管理茶葉生產全過程,打造健康、安全有機食品。基地建設了智能化噴滴灌系統,既保質增效,又引領節水環保。園區還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通過種養結合,既消化了養殖產生的糞便垃圾,又提供了種植需要的有機肥,提高了經濟、生態效益。
茶旅結合 帶動產業可持續化發展
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結合茶溪谷獨特而優越的地理環境,在發展茶葉與特色農副產品種養殖,開發生態旅游產品中,通過農旅融合、產業互動,先后建成觀光茶山、茶文化館、智慧農業、山地戶外運動基地等項目,探索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采用產業為基、文化為魂、田園為景等理念將茶溪谷打造成為集茶葉種植、創意農業、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休閑體驗、觀光度假、康體養生、森林旅游為一體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綜合型園區。帶動了當地越來越多的農戶參與到新型農業發展中,促進了傳統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的轉變,極大的調動了農民參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積極性,實現了當地農民的增收。形成了農旅融合為一體的一三產業互動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
傳承農耕文化 構建和諧低碳生活
大力挖掘茶歷史文化,建設了都江堰首家以茶為主題的“茶文化展示體驗館”——以杯中茶論茶, 以一葉茶講茶 ,以實體觀摩悟茶,讓茶的故事徐徐展開,感受處處是景,步步顯茶。在茶山中可以追尋歷史的腳印,體驗獨特的運茶方式,再現歷史的茶馬古道---山地馬幫馱茶。舉辦形式多樣的鄉村旅游體驗、社會實踐活動,定期開展中國茶文化展示、農耕文化學習等,傳承優良文化,倡導和諧低碳生活,也帶動了產業的可持續化發展。
勇于創新 先行先試 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
為彰顯茶葉新形象、新品牌、新業態,積極響應供給側改革號召,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研發茶葉衍生產品、制品。成功研制了包含茶葉手枕、茶枕、茶面膜、茶瓜子、茶食品等。通過茶藝表演、茶馬文化展示、萌寵熊貓互動等方式推廣宣傳。沿著“一帶一路”將系列茶葉及茶系列衍生產品帶到多個國家及地區,在建設現代觀光農業的同時,推進了茶葉農業供給側改革,有力的帶動了區域的經濟發展。
荒山變青山 農區變景區
茶溪谷依托豐富的茶園基地資源,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旅游,帶動茶葉旅游產業蓬勃發展。構建了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三元共生”的新業態、新經濟、新模式、彰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也能讓越來越多的人走進美麗茶鄉,感受體驗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生活。促進區域經濟持續、快速、穩步發展。
規劃是關鍵 人才是重點
今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也是全國各地建設鄉村振興示范點的開局之年,描繪鄉村振興藍圖、做好鄉村振興規劃是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基礎和前提。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產業振興,有了產業更需要人,人才振興,并不意味著讓各類人群都回到農村,而是把鄉村振興中的中堅力量識別出來,新型的職業農民,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一些組織,真正的一些“新鄉賢”是未來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鄉村振興需要有技術、懂生產、懂市場、會經營、愛農村,愛農業的新型職業人,讓他們成為帶動農村發展增收致富的“領頭羊”“領路人”。
都江堰市茶溪谷歷經十年,在曾經的荒山上遍種茶樹,讓曾經的荒山變成了綠水青山。近年來,茶溪谷依托豐富的茶園基地資源,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旅游,帶動茶葉旅游產業蓬勃發展。構建了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三元共生”的新業態、新經濟、新模式,彰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也讓越來越多的人走進美麗茶鄉,感受體驗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生活。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