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青風藤15克,菝葜50克。
【功用】祛風濕,止痹痛。
【主治】風濕痹著,氣血受阻所致的關節(jié)疼痛,痛勢較劇,如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制法】上藥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鐘,取藥汁置保溫瓶中,再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鐘,取藥汁與第一煎藥汁混勻,代茶飲。1日內分數(shù)次飲完。每日1劑。
【宜忌】習慣性便秘者忌服。
【按語】青風藤為防己科防己屬植物青藤的莖,性味苦、平,功能祛風濕、利小便。《本草綱目》說它能“治風濕流注,歷節(jié)鶴膝,麻痹瘙癢,損傷瘡腫”;《本草匯言》贊其為“散風寒濕痹之藥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風病軟弱無力,并勁強偏廢之證,久服、常服,大建奇功。”動物實驗表明,其所含青藤堿有顯著的鎮(zhèn)痛作用,強度約為嗎啡的1/2.5~1/10,與烯嗎啡呈現(xiàn)協(xié)同效果,且與嗎啡無交叉耐藥性;另外,還有快速降壓作用,對大鼠蛋清性和甲醛性關節(jié)炎有顯著的消退作用等。菝葜祛風濕、利小便、消腫毒,能治“腰背寒痛,風痹”。二藥合用,有祛風除濕鎮(zhèn)痛之效。方內菝葜久服易致便秘,青風藤所含青藤堿給動物灌胃可有輕度胃腸道反應,須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