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烏龍茶的形成與發展,首先要溯源宋代的北苑茶。
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貢茶,也是自宋代開始最為著名的茶葉,歷史上介紹北苑茶產制和煮飲的著作就有十多種。北苑是福建建甌鳳凰山周圍的地區,在唐末已產茶。據《閩通志》載,唐末建安張廷暉雇工在鳳凰山開辟山地種茶,初為研膏茶,宋太宗時已產制龍鳳茶,宋真宗以后改造小團茶,成為名揚天下的龍團鳳餅。
當時任過福建轉運吏,監督制造貢茶的蔡襄,特別稱頌北苑茶,他在1051年寫的《茶錄》中談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鳳凰山連續諸焙所產者味佳。”北苑茶重要成品屬于龍團鳳餅,其采制工藝如皇甫冉送陸羽的采茶詩里所說:“遠遠上層崖,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要采得一筐的鮮葉,要經過一天的時間,葉子在筐子里搖蕩積壓,到晚上才能開始蒸制,這種經過積壓的原料無意中就發生了部分紅變,芽葉經酶促氧化的部分變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實質已屬于半發酵了,也就是所謂烏龍茶的范疇。因此,說北苑茶是烏龍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學根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