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館卻是趨于安靜的,現代人到此地,除了彼此商討事務之外,很重要的就是休閑。數個好友,沖壺茶,一坐半天,東拉西扯,述舊論新,但不到旁人桌上去交新友,聽花邊新聞。從前一條信息全茶館共享的日子是一去不復返了。基本上,進入茶藝館的人們是以個人為中心的,小團體為中心的,要解決的是個人的問題,沙龍性質解消,驛站性質漸起,說當今的茶藝館是人生的停靠站也未必不可以。
既然停靠了,做停靠站生意的老板自然希望停靠者的時間越長越好,時間越長,消費越多嘛,這也是茶藝館和茶館為什么裝修理念不太一樣的緣故。茶館大堂多,包廂少,講究的是個人氣,倒也未必在那些琴棋書畫上下太大功夫。要把客留下來,首先是人多,人一多消息就多,消息一多聽消息的人就多,喝茶的人自然也多。
茶藝館要在這方面追求精美,除了茶要好之外,茶食要多要好,裝修要好,要雋永耐看,一只茶杯一只碗,一道茶食一張桌,都要精心選擇,馬虎不得。茶藝館的總體環境一定要好,要有藝術上的獨具匠心。茶藝茶藝,即要有茶又要有藝,那是缺一不可的。
為什么要下那么大的功夫呢?不為別的,就為了讓人多停一會兒。
每一個茶藝館都應該是一件藝術作品,固然可以有基本樣式,但必定有文化為襯,有人的靈魂和個性滲透其間,有接近于手工業勞動的風格在此中流露,有件事情一定要弄清楚:茶藝館其實不是喝茶的地方,而是讓生命在此調養生息的地方。
以此理念事茶,茶則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