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 三足高腰線提梁壺套組
紫砂裝飾線:紫砂工藝裝飾技法之一。紫砂裝飾線的運用,有的不單起裝飾作用,同時也起功能作用。紫砂陶器樸實無華,而裝飾線的運用,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紫砂藝人長期藝術實踐的結晶。它和蘇式家具的用線,有異曲同工之妙。紫砂裝飾線變化豐富,表現力強。具代表性的有燈草線、子母線、云肩線、凹凸線、皮帶線、凹肩線、筋囊線、抽角線、折角線等。一般對線分為兩類:一類主要對造型緒構起加固作用,同時又起裝飾作用的線,稱“結構線”;一類單純起裝飾作用的,稱“裝飾線”。
結構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種。結構線是紫砂的一種獨創,它主要對造型結構起重要的加固作用,同時也起一定的裝飾作用,故名“結構線”。如底線、口線、蓋板線等。要求線型勻挺規整,硬糯兼有。使器皿堅實耐用,更顯精神。
王寅春款 四方腳線傳爐壺
線腳:線型之俗稱。是指紫砂裝飾線式之造型。它所呈現的形態,主要是在圓與方之間所產生的各種變異。是紫砂造型獨特的表現技法之一。通常紫砂口、肩、腹、蓋、嘴、把和底等各部的形狀,以及輪廓線形的變化,有時在整體造型上,不能取得諧和統一效果,如恰當地運用“線藝”,可使各部位之造型要素達到協調融洽,以加強突出形體的表現力。紫砂各部件斷面或圓或方、或方中寓圓、或圓中寓方,變形時,輪廓的線型相應發生變態,在實體三維空間的各平面中,隨之出現凹凸、起伏等微妙變化,從而以豐富紫砂造型空間的層次感、體積感和造型美;陰陽凹凸、強弱起伏,可產生光應效能,使紫砂造型更加豐滿完美,藝術情趣更為生動鮮明。紫砂造型常用線型有:口線、腹線、底線、蓋板線、堆迭線、陽線、凹線、皮帶線、筋囊線、文武線、子母線、偶角線、捏角線、鱔肚線、側角線、弄堂線、鯽魚背線和竹丬渾線等。
顧景舟 雙線竹段壺
口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在器皿口部,加上一條或圓或方的線,行話稱“口線”。亦名“加強圈”。口線的運用,主要增強牢度,使口部不易變形,同時亦起一定的裝飾作用。
腹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在器皿腹部,所加之裝飾線,稱“腹線”。有方線、有圓線、有凹凸線或子母線等。線有粗細、厚薄、寬窄之分;可用一線,亦可用雙線,主要視器物造型大小、形式而定。
蓋板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蓋與口吻合部位的蓋底線,行話稱“蓋板線”。圓的線型,稱“圓蓋板線”;方的線型,稱“方蓋板線”。這種線型是用特制的“線梗”工具勾勒而成,它既是一種裝飾線,同時又是一種結構線。
底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在器物底部,所起的裝飾線,稱“底線”。底線對造型結構起重耍的加固作用,故它又是“結構線”的一種。底線有方、圓、凹、凸等多種線型。
劍脊棱線:即“劍棱線”。古稱“劍脊線”,亦名“劍脊棱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指兩面斜仄中間隆起之一種線形,因 其狀似實劍劍背之棱脊,故名?!遏敯嘟洝酚?ldquo;劍脊線”之名稱。
清乾隆 抽角菱花壺
抽角線 :紫砂裝飾線型之一。主要用于方形器面與面的交接部位,使之藏鋒昵角,形體更富變化。
云水線 :紫砂裝飾線型之一。指按一定規律組成之曲線,因其形似行云流水,故名。如用如意云紋裝飾壺蓋、肩或腹足等某一過段,“魚化龍壺”壺身之云水紋等。云水線運用時,要求線型均勻、流暢、自然、生動、氣勢貫通。
線香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是凸線的一種。線型圓潤挺拔,曲率比一般陽線大,裝飾效果較強。因其形似線香,故名。
隱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指緊靠粗線或寬線旁之輔助細線,因其隱于大線之下,故名。隱線,在裝飾上實為一種過渡線,為主線起著襯填烘托的作用。
譚泉??倘A健制四方折角壺
折角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這種線型主要應用于方形器的折角部位──面與面的交接處。可使藏鋒不露,含蓄穩重。
凹宿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為一種雙曲線型,一般都裝飾于砂壺、花盆肩部,以增強形體造型的安定穩重感,以及飾奏韻律變化。
芝麻梗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指在平面或弧面上,由兩洼線組合構成之一種線形。兩洼線通常為弧形。因其形似芝麻之干,故名。
飛線:即“活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在器皿的口部或底部,加一層帶有弧形的線,使器物增加活潑之感,故名。
顧景舟制 云肩如意圈足壺
云肩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經常通用于砂壺頸、肩部或花盆漂口下沿等轉折部分。要求勻挺、干凈、清晰,一般較薄,用以增加造型的節奏、韻律美。
燈草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因狀似燈草(一種小圓線),故名。用于砂壺、花盆口沿部,稱“翻口線”;用于底足部,稱底線:亦可單一或成組用于壺、盆等肩腹部,可增強裝飾效果,亦可作形體起止交待,并可增加器形口沿部應力,減少燒成時的變形等。
剎凹:紫砂裝飾線型之一。一般運用于壺頸或壺底。具體作法是:在粘貼泥片、后,用“摘只”捻摘,使之作成一周圓弧形凹線,行話稱“剎凹”。
碗口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在器物口外沿部位,所起的裝飾線,稱“碗口線”。有圓口的、有折角的、有漂出的等多種。
凹凸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線型有凹有凸,故名。通常應用于砂壺、花盆腹部,以增進形體的造型變化。在運用時,要巧用線的寬窄、粗細和厚薄等,以期達到不同的藝術效果。
鯽魚背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指在圓弧線頂端的一頂背線,尖中帶有圓味,其形似鯽魚之背,故名。
弄堂線:亦稱“弄洞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指兩條高起中間凹進的一種線形,因其形似弄堂,故名。紫砂通常是指兩條隆起方線中間凹入的一條線。
施小馬制四方抽角壺
側角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指在四方、六方、八方等多邊形器物的角上,凹進一弧度,行話稱這一線形為“側角線”。
鱔肚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是指高出于平面的一種圓弧線。其弧度大于半圓、 因其形近似鱔魚之肚,故名“鱔肚線”。
捏角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在平面四周角土,縱橫線交接處向內凹入,由小圓弧過渡線相聯接,行話稱這一角線為“昵角線”。常見應用于方形、長方形平面作裝飾線。
偶角線:紫砂傳統裝飾線型之一。常見裝飾于方形、長方形花盆。在四周角上,縱橫線交接處,向內凹入,呈90度凹角的線,稱“偶角線”。
子母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為一粗一細雙線組合。一般裝飾于砂壺口蓋或花盆口沿部分。要求上粗下細,上大下小,行話稱“天壓地”。子母線的運用,可使器皿造型更顯渾厚,具有安定感。
文武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由一洼一渾兩種線型組合構成,行話稱“文武線”。
清 水仙筋紋大壺
筋紋線:即“筋囊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亦稱“筋紋線”。因似瓜果之筋紋,故名。紫砂筋紋器皿,都是仿生活中瓜果、花瓣的筋囊和紋理,經提練加工組成。一般在形體上作若干等分直線,組成瓜樣的筋紋。筋囊線須隨器物造型蓋、肩、腹、底等高低起伏變化而變化,要求寬窄、深淺,自然、勻凈、明快、俐落和具有節奏感。尤其在口、蓋接合處,各囊線條須絕對精確,使壺蓋從任何角度蓋上,都能和壺身準合。
凹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是指凹入平面或圓弧面的一種線形,凹面通常都呈小圓弧狀。凹線,為紫砂常用傳統線式之一。
民國 俞國良 朱泥線圓壺
皮帶線:用于壺身的裝飾線,也有加強壺身強度,保持原形的作用。
陽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是指高出平面或弧面的一種線形,高出之線通常呈圓形。
堆迭線:紫砂裝飾線型之一。堆迭線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線上加線;另一種是多種線條組合于一起。行話都稱“堆迭線”。
吳云根 《云肩》
清初 陳礪成制線圓壺
王寅春款線圓壺
民國初期 王寅春制朱泥線瓢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