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的品質與季節、天氣、山頭、制作技術息息相關。中國所有茶葉中,鐵觀音是比較復雜的一種,制作難,茶友們分辨、購買也是比較難的。但是,總的來說,大家只要把握好這幾點,一般都能買到合適自己的茶葉。
1.買正季的茶
依小林在茶鄉制作和收購的經驗,季節沒到的茶和正季的茶葉對比,質量懸殊是極大的。就春茶而言,本山茶的正季在4月28號左右。鐵觀音的正季在5月1號前后,五一前采摘的可能太幼嫩,不能搖青(重搖會死青),很難做出香味出來。5月5號立夏之后采摘的茶,就有點過季了,茶湯會偏苦味。
所以,茶友們不要著急,不要一看新茶上市就沖過去大搶購,這樣買回去可能會不合你的口味。
2.買之前詢問一下茶葉產自哪個鄉鎮
有句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身”,但茶葉還真得問一下出身,實踐證明,山頭對品質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山一味,哪個山頭風味好,哪個山頭的茶農就是土豪,和他的技術關系就不大了,因為有好原料,就可能出好茶。你光有好技術,沒有好山頭的原料,就百分之百沒有好茶了。
就安溪縣而言,也不是每個鄉鎮都產茶,比較好的產區在感德鎮、西坪鎮、祥華鄉,這些鄉鎮普遍質量較好。虎邱鎮和龍涓鄉只有個別山頭拔尖。一般頂尖的茶都產自這些地方。
搞清楚來自哪里,喝個明白,然后記住它,下次再品飲時,能一下就說出具體的鄉鎮,肯定會讓你的朋友刮目相看的。
3.了解一下制作的工藝
鐵觀音制作工藝復雜,“看天做青,看青做青”,是一個制茶師付的基本素養。一般來說,季節剛開始時,比如5月1號,茶葉較嫩,適合做正味和消正的工藝;季中時,比如5月3號,就制作消青工藝;到了5月5號季尾了,茶青有些老了,就制作拖酸工藝。
什么是正味?消青?拖酸?
我這樣說,你就明白了:比如今天采的茶青,看茶青的老嫩程度,設定好工藝,開始搖青,明天天還沒亮就炒了,為正味茶;明天早上8點左右炒,為消正茶;吃了中飯再炒,為消青茶;傍晚了再炒,為消酸茶。如果明天不炒,等到后天再炒,就成拖酸茶了。
就我們喝茶的茶友來說,怎么選擇合適自己的工藝?其實很簡單,可以從“色”“香”“味”三個方面來選擇:
正味鐵觀音給人的印象:黃綠色、淡雅香、爽朗味。(優點:口感回甘強,耐泡。缺點:外色較暗)
消青鐵觀音給人的印象:墨綠色、鮮爽香、濃郁味。(優點:香、口感、回甘都可以 缺點:帶些許青味)
拖酸鐵觀音給人的印象:翠綠色、鮮酸香、香濃味。(優點:色澤最靚,顯香。缺點:不耐泡,回甘弱)
所以說,追求口感回甘,你就選正味,追求色澤青綠,你就選拖酸(胃不好就別選拖酸了哦)。不知選哪種,哪就選消青,消青工藝一般都覺得不錯,哈哈。正所謂,茶為尚品,適口為珍。
4.找一位靠譜的茶人
確保是正季茶,也知道了山頭,根據自己的口味,選一種工藝,再依自己心宜的價位來購買。這樣,就八九不離十了?嗯,理論是哦了,但只是理論上的哦^_^
為什么呢?因為能算得上有價值的好茶其實是很少的,大約只有20%,是很難得的,如果你能找到一位靠譜的專業人士,哪就相對簡單多了。因為每位茶人做茶的理念不一樣,理念就象一個人的性格,不會輕易變化的,有人專做高檔的,也有專做低檔的,有人專做感德的,也有人專做西坪的,還有人專做自己炒制的,各有千秋。
如果你慧眼識珠,找對了人,就找對了茶,這需要一些運氣,找對了,心里會比較踏實,以茶會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