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種,是世界上最早的紅茶,亦稱紅茶鼻祖,發源于福建武夷山市桐木關,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
福建武夷山市桐木關地處海拔1500米左右。這里的鄉民祖祖輩輩都制作茶或經營茶業。相傳明末一支軍隊路過這里,士兵們睡在茶青上,等軍隊離開后,茶青已經開始不同程度的發酵。于是,村民們趕緊將茶青揉拎后,用當地的馬尾松烘干,這種帶有馬尾松特有的松脂香味的茶,并沒有受到人們的喜愛,因為當時,人們從來都習慣飲綠茶。于是,村民們便將茶挑到星村去出售。當時,星村是茶葉的一個集散地,這種茶出售后的第二年,卻被人高價訂購。于是,這種發酵紅茶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并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這種說法真實與否,都無法考證了。而桐木的正山小種紅茶,在得到市場認可的情況下,為了保證壟斷性,將星村及桐木一帶自然保護區的幾百公里范圍內生產的紅茶,取名“正山”小種,而其他的地區生產的紅茶,則稱為“外山”小種,以示正宗。
這種茶葉在逐漸被人們接受的過程中,被人們叫做“正山小種”。正山,意為內山,也只有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內生產的茶葉才可以保持原本的正山小種的內涵與味道,才是真正的正山小種。
16世紀末17世紀初(約1604年),正山小種被遠傳海外,由荷蘭商人帶入歐洲,隨即風靡英國皇室乃至整個歐洲,并掀起流傳至今的“下午茶”風尚。自此正山小種紅茶在歐洲歷史上成為中國紅茶的象征,成為世界統飲名茶。
歷史上,正山小種紅茶最輝煌的年代在清朝中期。據史料記載,嘉慶前期,中國出口的紅茶中有85%冠以正山小種紅茶的名義,鴉片戰爭后,正山小種紅茶對貿易順差的貢獻作用依然顯著。在正山小種紅茶享譽海外的同時,福建的寧德、安徽的祁門等地也開始學習正山小種紅茶的種植加工技術,正山小種紅茶的加工技藝也逐漸地傳入國內各大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產區,最終形成了如今聞名全國的工夫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