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洱茶依外型分類:
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就是老的計量單位:七兩,每七個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加上外包裝用的筍皮剛好2.5公斤,也代表多子多孫的含義,故名七子餅。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
3、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于運送。
4、金瓜貢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5、千兩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散普洱茶: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制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二、普洱茶的等級分類: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檔分等級。茶葉采摘時,葉和芽同時采,一般從茶樹枝條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葉:一葉一芽的采一芽、二葉一芽的采一葉一芽、三葉一芽的采二葉一芽。分級時,級別高的芽多,級別低的葉多梗多。
1、高檔次茶如:金瓜貢茶、宮廷、禮茶、特級。
2、中檔次茶如:一級、三級磚茶,沱茶、一級到五級散茶。
3、低檔次茶:低等級是七到十級的散茶。
三、普洱茶按原料分類:
我國普洱茶制作選用的原料不同其品質也不同,價格更加懸殊。其制茶原料分為“人工種植型原料”、“原生態喬木大樹型原料”
1、人工種植型原料
人工種植型,茶農稱“臺地茶”是從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園里采取茶青原料,經加工制成的普洱茶。臺地茶發芽期長而蔭芽周期短,茶質沒有適當的積累期,芽葉外表肥壯而質薄,且茶樹沒有合理的休養期,對茶樹的生長和來年的茶質都有較大影響。臺地茶由于養分不足,內質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還有耕種施肥行為,只能體現出清香,所以“臺地茶”普遍價格低廉。
2、原生態喬木大樹型原料
原生態喬木大樹型原料,又稱“古樹茶”純料。一般以300年為限才可嚴格的成為“古樹茶”,且都生長在深山老林中,普洱茶樹經過時間的沉淀,其內質的表現力不同。古樹茶獲取土壤深層的礦物質成分,能以內質豐富的最佳狀態將各山頭的獨特性體現出來。此類原料制成的普洱茶為“飲茶發燒友”追捧,較之人工種植型原料的高產,古樹茶原料有限,市面上價格較高。但其獨特內質更能體現普洱茶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