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起源于中國的隋朝,在唐朝、宋朝達到頂峰,特別在宋朝,已經有了完整的寺院抹茶茶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自明朝以來,開始流行沖泡飲茶即茶葉泡湯棄渣的喝法,抹茶茶道便告失傳,傳統茶磨也隨之絕跡,中國抹茶形成歷史斷代。九世紀末(日本的平安中期)抹茶隨遣唐使進入日本,抹茶的茶道點茶技藝被日本人民效仿至今,發展成為今天的日本茶道?。
在古代茶是這樣喝的
? 宋朝的飲茶方式由唐代的煎茶法演變成點茶法,用水注沖點抹茶并用竹筅攪拌成泡沫,使飲茶更具娛樂性,并由此產生了比試點茶技藝的活動——斗茶,斗茶之風在唐代就形成在閩北,宋代達到了空前的興盛,并遍及全國。斗茶就是比試茶的湯花(泡沫)色澤是否純白,保存的時間是否持久(咬盞)等的一種技藝。斗茶的開展很好地推動了宋代制茶技術的提高和茶業的發展。
由于點茶法的使飲茶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同時經常性的開展比試點茶技藝的活動(斗茶)促使點茶的技藝不斷創新,由此產生了能在茶湯中形成文字和圖像的技藝?——?分茶。在宋徽宗和一大批文人、僧人的推崇下,把分茶做到了極致,也將中國茶文化推向歷史高潮。由于皇帝和文人對點茶、分茶和斗茶的推崇,對茶葉和點茶工具的質量有了很高的要求,在建安等地設立了專門的貢品生產基地,朝廷派官員監制,極大地提高了茶葉和茶具質量?。
茶筅--古時點茶的工具
? 類似現代湯匙之作用。茶筅以竹做成,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專門描述過茶筅:“茶筅,以斤竹老者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動,本欲壯而未必眇。當如劍背,則擊拂雖過而浮沫不生。”也強調了使用茶筅的要點在于 “手輕筅重,指繞腕旋”。可見抹茶點茶的歷史悠久。
雖然抹茶道因為明朝禁止逐漸衰弱? ?。但茶筅在制作食物。稀釋蛋液等等的食品加工上還是有其他作用。所以并沒失傳,當然在西南這個東西主要用途是粗制的洗鍋洗碗洗灶臺的工具?。
中國的飲茶文化,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歷程,可以追溯至上古時期。陸羽《茶經》曰:?“?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神農本草經》中也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些都是對人類飲茶的最早記述。可見,茶葉剛開始是作為藥來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