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南昌有機茶“點亮”綠色經濟
綠色,是江西省南昌市灣里區最鮮明的色彩,這里的森林覆蓋率高達73.7%。這兩年,灣里的茶產業發展得特別快,綠色生態、優質高效的萬畝茗茶觀光園已建成近80%,以茶為媒的農業觀光旅游業也初現效益。灣里區農水局綜合科王科長告訴記者,從2013年開始,區財政每年安排茶葉獎補資金500萬元,鼓勵單位和個人投資茶葉開發種植。目前,該區現有茶園7600余畝,僅2013年就新植茶園面積2300畝。年產茶葉191.5噸,年產值1.5億元。而且下一步,灣里將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改造老茶園,建設新茶園,繼續推進“萬畝茶園”計劃,積極走生態觀光農業規模化、景觀化、產業化、品牌化的發展之路。
2、河南信陽制茶回歸原生態 追求高品質
據媒體報道,以茶葉作為經濟作物進行種植開發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產業,各種茶產品在市場上也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中國茶都—河南信陽,通過轉變發展方式,按照有機農業的方法進行生產加工,走出了一條原生態野生有機茶的生產發展之路。據了解,河南信陽茶葉生產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有“淮南茶,信陽第一” 的贊譽。而且‘信陽市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展茶產業,我們有資源優勢,有產業基礎,更有政策機遇。今后將進一步加大原生態野生有機茶的發展力度,力爭把信陽打造成全國最大的有機茶、綠色食品茶產銷地,全國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和江北茶區主要的茶文化旅游休閑城市,實現由茶資源大市向茶產業強市的跨越。
3、福鼎白茶正逐漸轉向內銷市場
近日,在福鼎茶葉產區,記者了解到,2014年屬于年外春,春季較往年來得遲,同時由于年初雨水較多,加上年后氣溫偏低,因此今年春茶發芽時間較遲,采茶時間也比去年推遲了半月左右,綜合因素下推動了當地茶葉價格上漲。事實上,福鼎白茶價格上漲,并不是空穴來風。根據之前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2014年中國茶產業形勢報告》顯示,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影響,除云南普洱茶和福鼎白茶價格繼續保持上漲外,其他高檔名優茶價格在2013年就大幅下跌,跌幅在10%-50%之間。根據福鼎市茶葉協會會長林立慈介紹。鮮為人知的是,關于白茶產地之前曾有過福鼎和浙江安吉之間的“明爭暗斗”。直到福鼎白茶獲得國家林業局“中國白茶之鄉”和質檢總局頒發的“國家原產地地理標志”才告一段落。
4、貴州重點產茶區勻遭遇“倒春寒”
入春以來,貴州重點產茶區都勻、湄潭、鳳岡、貴定等地因遭遇“倒春寒”,春茶開園時期有所推遲,導致明前茶產量大幅下降。在黎平縣高屯鎮桂花臺茶園基地,記者看到機器正在對茶樹進行機械化采摘,但據桂花臺茶廠廠長吳瓊峰介紹,受天氣影響,今年的明前茶僅有1000余斤,較之去年同期的3000多斤,產量下降了七成左右。并且湄潭縣茶葉協會秘書長羅召告訴記者,受春節后強冷空氣的影響,湄潭縣茶園基地開園時間較去年同期推遲了十來天。而且“今年的氣候反復無常,對明前茶的影響特別大,預計產量下降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