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
七絕•蘇醒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
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
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因此,養生應注意保持人體陰陽平衡。
【立春習俗】
|豎蛋
我國民間幾千年來素有“豎蛋”的習俗。在每年的春分這天,世界各地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中國民俗豎雞蛋”。
玩法: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
春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粘雀子嘴
舊時春分這一天,農民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正安醫囑】
春分養生:潛陽平肝氣
作者:余應偉大夫
阮郎歸
宋•歐陽修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秋千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棲。
這首詞描寫的正是春分時節踏青的情形。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一個“分”字道出了此節氣為晝夜、寒暑的界線。春分為二十四節氣之四,此時太陽直射赤道,春暖花開,鶯飛草長,宜農作,田間管理,外出踏青。
|春分養生以平為期
《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由于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
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陰陽狀況,使“內在”也就是臟腑、氣血、精氣的生理運動,與“外在”即腦力、體力和體育運動和諧一致,保持陰陽關系的平衡。
避免不當的情緒、飲食、運動等破壞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加速人體某些器官的損傷和生理功能的失調,進而引起疾病的發生,甚至縮短人的生命。
|精神調養
中醫認為,春五行歸于肝木,要想肝氣順應自然,必須重視精神調養,保持心情舒暢、心態平和。
“思則氣結”,過度的思慮會影響肝氣的疏泄,誘發肝病或導致原有肝病的復發和加重;
“怒則傷肝”,故切忌憤怒、煩躁不安。
|運動調養
春天萬物復蘇,樹林、河邊的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較多,對人體非常有益,人們應盡量多到這些地方去活動。
春分時節,人們常會出現“春困”,中醫認為久臥傷氣,久睡會造成新陳代謝遲緩,氣血循環不暢,吸收和轉運的功能下降,代謝物不能及時排除體外,從而導致體質虛弱。
《素問•四季調神大論》告訴我們,此時要“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就是要早睡早起,要經常在院子里走走,散步時散開頭發,放松衣服腰帶,使肝氣自然升發。
|揉陽陵泉疏泄肝膽
中醫認為,肝為剛臟,主疏泄和藏血,調暢人體的氣機。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人體的氣機調暢,氣血運行通暢,人體機能正常。反之,若肝失疏泄,則引起人體的氣機不暢,從而出現氣機郁結、情志不暢。
春季里經常按揉陽陵泉能起到疏肝養肝的作用。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說:陽陵泉“合治內腑”,是治療膽腑病變的主要穴位。
陽陵泉有清利肝膽濕熱、肝郁氣滯、肝膽實火作用,是肝膽保健治療的主要穴位。
取最舒適的體位(坐位、仰臥位均可),用拇指按壓在兩側陽陵泉上,其余四余并攏托住小腿肚按而揉之,協同向腓骨小頭方向用力。
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并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
每次按揉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每天2次即可。
|山藥桂花粥防五更瀉
春分本來應是陰陽平衡的節氣,但陽虛之體,陽弱不能與陰平衡,“陽不制陰”,陽虛的本質更易顯露出來。
此時常發生五更瀉,又叫雞鳴瀉,就是五谷不化的腹泄,其主要癥狀為黎明泄瀉,腸鳴臍痛,瀉后痛減,大便稀薄,混雜未消化食物,形寒肢冷,四肢不溫,腰膝酸冷,疲乏無力,小便清長,夜尿頻多。
可食用山藥桂花粥防治五更泄。
原料:新鮮山藥200克,桂花15 克,粳米50克,大棗5枚,紅糖 10克。
做法:將山藥去皮洗凈,切成約 0.5厘米厚的片備用。粳米放鍋中煮沸,放入山藥片、桂花、紅棗,小火煮半小時即成,出鍋后加入紅糖。
服法:每日一次,連服一周。
解析:山藥性味甘、平, 入脾、肺、腎三經,能補脾益腎止瀉,補而不膩,香而不燥。桂花氣味芳香,能理氣和胃止痛。大棗補益氣血,健脾養胃。紅糖溫補,與滋補的粳米熬粥食用,可溫補脾腎陽氣而止五更瀉。
|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飲食除了注意升發陽氣,還要投臟腑所好,應適當吃些辛甘發散之品,少吃酸收之味。
因為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于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
食物可選擇辛溫發散的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之物,可食韭菜蝦皮炒雞蛋。
韭菜一把洗凈、雞蛋2~3個、蝦皮適量。韭菜切小段,雞蛋破殼后打勻。炒鍋上火,植物油燒溫熱后,放入蝦皮煸炒至出香味。然后倒入打勻的雞蛋,待雞蛋炒得稍有固定形狀后將韭菜倒入。煸炒一陣后加鹽,姜末、味精,再翻炒一陣即可。
韭菜辛溫發散,有助于人體陽氣生發、舒暢,雞蛋養血,這道菜能滋肝養血,生發陽氣,適合春季食用。
|常用溫性調料防感冒
春分時期風多、風大,易感冒流涕,養生要多到戶外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
春分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涼,食后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
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主講醫生介紹
余應偉大夫
北京正安中醫出診醫生,畢業北中醫,少承家訓,十年臨床,聚沙成塔。先后師承于中醫骨傷大家孫樹椿、國家級名老中醫谷世喆、周德安學習推拿針灸技法,隨診多年。
尤擅運用針灸、推拿、湯藥結合辨證治療女性痛經、乳腺增生、痤瘡、黃褐斑。對各種運動損傷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腰腿痛、腱鞘炎、中老年膝關節炎、踝關節扭傷、腰椎管狹窄、脊胸椎小關節錯位、椎側彎等骨傷科疾患,及脾胃病、失眠、肥胖等均有較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