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端明前茶價格遭遇滑鐵盧
記者調查發現,盡管“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這些知名的春茶還未開始采摘上市,但高仿山寨茶卻已“登堂入室”,讓消費者如墜云里。所以新茶感知度和新奇度都有被削弱。小刀在馬連道市場了解到,紀念宜賓的頭波綠茶僅為去年的兩成。店員告訴小刀,因公務消費減少,高端茶賣不動,所以只能進品質優異價格低廉的茶葉,才能把生意帶火。據悉,今年的天價茶葉已經退出市場,價格高昂的包裝禮盒也銷量大跌。微點評:有市無價
英山農合行“以茶相貸”富茶農
我國知名茶葉產區之一--英山,為發覺茶行業潛在優勢。英山農行開發了信貸產品--“以茶相貸”(是一種純信用貸款,無需擔保,而且額度可大可小。據英山農合行的資料顯示,這一產品最高額度曾達到800萬元,且運行3年來,無一違約。)這是又一件,喜大普奔的事兒。據悉英山之所以敢推出這種高額度的純信用信貸茶品,原因有兩個:意識信用環境和當地政策。這種背靠優質資源和銀行聯姻合作惠及民眾的事情,小刀給個贊。微點評:銀行茶事
徐海明:用堅守品質贏得茶葉市場
在這個動不動都要走營銷路線和炒作思路的思潮主導下,能遇見現有主見的茶人以堅持品質贏得市場的行為,該在此給你介紹認識一下吧。茶人徐海明。談到了自己“注重品質、持久經營”的理念和實踐。他說,把安全的茶葉分享給客戶,是一個茶人的基本操守。還談到辨識好茶的技巧:葉距不能太寬(寬可能是催費);茶葉不能太薄(薄不耐泡);如果茶味很淡(疑過度采摘)。飲茶是一種傳統文化。希望更多地茶人能堅守品質給茶行業發展插上翅膀。微點評:把根留住
游客當"茶工" 瀘州護國茶園成了休閑觀光園
近期朋友給小刀講述了一個茶事:每逢周末,城鎮里很多人都喜歡來梅嶺茶園(瀘州市納溪區護國鎮梅嶺村的茶園)踏青,茶園內到處可見游客、茶客。游客可以游覽翠綠的茶園,靜心品茶,游客還可自摘、自做茶葉;也可走進茶廠,全面了解茶葉生產全過程,還可觀看制茶工藝表演、還有垂釣及其他休閑娛樂方式。這種閃亮的新潮方式不惜可稱之為茶屆的“農家樂”。試想一下:行走在茶園,陶醉在天然大氧吧,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體驗著早茶的特有韻味,不時地聞著正在加工的茶葉散發著陣陣香味。這種感覺,小刀想想就抑制不住想去買票參觀。這是茶園的另外一種經濟體。綠色休閑觀光綜合園未來肯定會讓更多人喜歡。微點評:橫向發展
峽江縣茶園開采烏龍早茶 茶農抱團促增收
近年來,峽江縣積極引導茶農轉變生產方式,一改過去自行采摘、加工、銷售的單打獨斗局面,紛紛組建茶果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采摘、統一銷售,抱團取暖,既規范了茶葉加工,又避免了茶農之間互相壓價的惡性競爭,茶農收入不斷提高。這種友好的發展方式該是茶農以后可以跟進學習的標兵。微點評:團結就是夯
(中國茶網編輯小刀整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