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成都一環路一煙酒回收鋪。
1月16日,成都大西南茶葉市場工人們在裝箱茶葉。
中國茶網資訊:往年此時,在成都大西南茶城做茶葉包裝生意的陳先生早已電話被“打爆”。但今年陳先生卻感受到寒意,節前訂購茶葉禮盒的電話很少。而以往節前銷量最后的售價百元、甚至數百元的高端茶葉禮盒,更是無人問津,銷量驟減7成。
茶葉今年“輕裝上陣”讓商家叫苦,市民卻贊聲一片,因為“我們買的是茶葉,不是‘馬甲。
市民點贊 高價禮盒絕跡 不為“馬甲”多花錢
為了節前看望前輩不空手而去,16日上午,成都市民黃女士來到大西南茶城選購茶葉。逛了整整一上午,她選購近千元的綠茶、紅茶。
如往年一樣,黃女士準備在茶店旁的包裝店內,再為這些散裝茶葉配選一些精致包裝盒。可當黃女士連逛了4家包裝店后,她卻犯了難:以往擺在這些包裝店柜臺上,最醒目位置的價值100元,甚至500元以上的金屬、木質、玉質茶葉包裝盒,今年卻難覓蹤跡。
柜臺上的包裝盒,大多是外觀純樸的紙盒、或普通鋁殼方盒。一位正在選購的市民說:“這樣最好了,我們買的是茶葉,過去卻因為這些豪華‘馬甲’花了不少錢,劃不著。”
16日,西南茶城有很多專門的茶葉包裝店,記者發現,往年擺在這些包裝店醒目位置的豪華包裝盒沒了蹤影。節前茶葉包裝以紙制、鋁制居多,價格多在每盒30元以內。
商家叫苦 往年忙到晚十點 今年六點就關門
茶商陳先生在大西南茶城做茶葉生意已有2年,2年前,春節前一個月各個單位和企業的訂單就會如雪片般飛來。那時候買家多選購百元以上的茶葉包裝盒,有時高端禮盒還一次性定幾百套。“往往貨還沒發出去,追加訂單的電話就打了進來。”
16日整整一上午,陳先生的店鋪內都沒有選購包裝的顧客。陳先生說今年他明顯感到了“寒意”。“之后陸陸續續下單的客戶,訂量都不大,包裝選擇也一律從簡。”陳先生說,其實豪華包裝禮盒降溫,從去年年初中央提倡節儉后就開始了。受此影響,他原本預計去年會有200萬的盈利,但至目前銷售額縮減近一,豪華包裝更是銷量減少了70%。
茶城一家包裝店的員工李洪,對豪華包裝降溫也有切身感受。“往年的節前是最忙碌的時節,晚上九十點下班是家常便飯,有時還要忙到12點。”李洪說,如今生意不好,每天晚上6點準時下班回家,每個月的工資也都在降。
收也難賣更難 回收店要轉行
隨著今年送禮怪象遏止,二手煙酒回收市場也連帶遭遇了“寒冬”。成都紅星路四段一家回收店鋪老板林先生,就明顯感覺到生意越來越難做。“誰都知道今年政府管得緊,送禮的人少了,自然轉賣的人也就跟著變少。”林先生說春節本是回收店的旺季,往年春節他都不會休息。以前老客戶(主要是公務員)隔三差五就來轉賣煙酒,現在幾乎都不來了。特別是賣酒的客戶少了五分之三,回收數量也減少了一大半。
林先生說,貨少了只好壓低回收價多賺點錢。“往年一條軟中華生意好時回收價能賣到600多,今年我最高只能出到550。”林先生透露,煙回收價平均降低二三十塊,而酒的價格下降更厲害。
“一方面是銷售價在降低,另一方面客戶和回收量都少了一大半,壓低一點價格我們也只有20塊錢的利潤,照今年的情況看,這生意怕是做不下去了。”林先生說眼看形勢越來越緊,今年他計劃只有改開餐館,或干點其他什么。專家說法
玻璃金屬禮盒可能對食物有危害
各類商品過度包裝,早是為人詬病的“消費公害”。早在2010年,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就發布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國標。
但自去年中央八項禁令、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組合拳”接連發力,愈演愈烈的過度包裝現象,終于被踩住了“剎車”。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著名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專訪時說,高端包裝禮盒之所以受歡迎,一方面是愛面子;另一方面,高端包裝是政府單位送禮首選,公費則是豪華包裝高燒不退的病根。而隨著中央政策的出臺,畸形發展高端禮盒銷量,自然會應聲而降。
“禮盒從奢華走向簡潔,是包裝市場理性、健康的消費觀念回歸。”董金獅指出高端禮盒包裝不僅是浪費,更會對食物和環境造成危害,“一些高端禮盒會用玻璃、金屬材質,這些都可能對食物有危害。在二次處理時也會對環境造成危害。”茶商轉型
禮盒銷量下降將推定制包裝
受節儉令影響,眾多茶葉廠家的銷量也有明顯影響。昨日,蒙頂皇茶工作人員唐先生告訴記者,隨著今年政策的變化,公司千元以上的豪華禮品包裝確實受到影響。
“公司客戶中包括許多機關事業單位,他們會定期購買茶葉。其中一部分供單位使用,還有一部分包裝成禮盒送禮。去年禮盒的銷量因形勢有所減少。唐先生說,受市場高端禮品需求的下降影響,公司把未來的發展規劃在根據客戶需求,定制茶葉和禮盒。即茶葉如何包裝,使用哪種禮盒,由客戶自己決定。(責編:賀小磊)
附:
去年此時本網主編撰寫的《春節臨近茶葉市場銷售火爆 商家投機包裝比茶好》 。對比今年茶葉市場確實反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