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國的歷代貢茶、傳統名茶,以及當代新創制的名茶,大多出自高山。高山為什么出好茶呢?原因有幾個:
一、物競天擇
據考證,茶樹的原產地在我國西南部的多雨潮濕的原始森林中,經過長期的歷史進化,逐漸形成了喜溫、喜濕、耐蔭的生活習性。高山出好茶的奧妙,就在于那里優越的生態條件,正好滿足了茶對生長的需要。
二、降水量大
大抵說來,在海拔2000米以內的高山,雨量是隨著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的。研究表明,茶樹在水分充足的情況下,光合作用形成的糖類化合物縮合會發生困難,纖維素不易形成,這樣,可使茶葉原料鮮葉在較長時期內保持鮮嫩而不粗老。
三、土壤肥沃
土壤是茶樹生長的自然基地,茶樹所需要的養分和水分,都是從土壤中取得的,因此,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與茶樹生長緊密相關。唐代陸羽《茶經》就談到:“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
現代研究亦表明:高山茶園土壤風化比較完全,石礫較多,土壤通透性好,而且有機質和各種礦質營養元素,包括茶樹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各種微量元素一應俱全,以致茶樹生長健壯,茶樹有效品質成分和各種保健營養物質豐富。
四、高山多云霧
太陽光照射到云霧上時,受到空氣中水珠的折射影響,使得其中的紅黃光得到加強,看見過彩虹的朋友都比較清楚。因而促使茶樹內部的光合作用加強,直接后果就是茶葉中的氨基酸分量增加。
五、高山植被繁茂
高山多植被,對土壤更是形成了一種良性的培育,枯枝落葉能豐富土壤有機物質,根系繁茂使得土質結構良好。
如今的栽培型茶園大多以大片茶叢種植為主,根本不懂自然生態環境,即使種在高海拔地區,也只會消耗土壤的肥力,不是簡單地人工施肥就能彌補的。這也是為什么同一款茶,卻越來越不如以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