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記者在第二屆兩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論壇暨第十四屆中國普洱茶節新聞發布會獲悉,第二屆兩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論壇暨第十四屆中國普洱茶節將于2015年5月23日至25日在普洱舉辦,活動由中國文化院、云南省普洱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師范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主辦。
本次活動是兩岸四地共同合力弘揚傳承源遠流長的中國茶文化、推進茶業界交流合作的一次盛會,也是茶界專家學者、茶人、茶商的一次隆重聚會,對于弘揚傳承普洱茶文化,助推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推介普洱茶科技創新成果,推進茶業界的深入交流,深化經貿合作發展,展現“包容開放 團結拼搏”的普洱精神,詮釋“天賜普洱·世界茶源”的城市品牌,展示普洱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本屆茶節主題為“天賜普洱·世界茶源·傳承文化·保護遺產”,內容包括:名家薈萃的第二屆兩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論壇,技藝精湛的普洱茶加工、斗茶大賽,商賈云集的普洱茶產品交易博覽會和普洱特色產品展銷會,支持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遺活動,氣勢恢宏的大型人文紀錄片《天賜普洱》,醉人心扉的申遺主題曲《想那個地方》,還有古樸莊重的傳統祭茶祖儀式和原生態歌舞晚會《佤部落》等活動。
本屆茶節專門組織了支持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遺產系列活動,深入瀾滄縣體驗和感受瀾滄老達保原生態拉祜族文化等,進一步展示景邁山古茶林天地人合的自然奇觀,集“和、大、貴、美”氣質為一身的景邁茶香,交相呼應、古樸典雅民族村落,絢麗多姿、古樸神秘的原生態民族文化,全力助推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展現“天賜普洱·世界茶源”的無窮魅力。位于普洱市瀾滄縣境內的景邁山古茶林保存著全世界迄今發現的年代最久遠、連片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被茶葉專家認為世界茶樹演化史中最后被人工馴化栽培的最典型例證,全球原始森林農業開發的典范,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以及中國茶文化發展的歷史見證;被譽為“人類茶文化史上的奇跡”和“世界茶文化歷史自然博物館”。
普洱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茶節組委會執行主任趙聯濤主持發布會,普洱市政府副市長、茶節組委會執行主任楊衛東作新聞發布。中國文化院院長助理、中國文化院董事兼北京辦主任張武出席了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