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吧欧美-色吧五月婷婷-色吧亚洲欧美另类-色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茶葉新聞 /  茶展業加大茶流通 茶博會拉動茶內需

茶展業加大茶流通 茶博會拉動茶內需

根據大連市政府要求,我們于2005年開始舉辦大連茶博會。到目前為止,大連茶博會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通過這五屆茶博會,造就了大連興品茶之風,促進了大連茶市場的繁榮,使大連茶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據初步統計,自首屆茶博會至今,大連的飲茶者總量已由剛開始的不足13%,發展到現在的37%之多,并仍呈上升趨勢。過去大連茶店、茶館僅有百余個,兩座茶城,從業人員千余人,如今大連有茶城6座,茶館、茶專賣店1200余個,從業人員萬余人(還不包括目前缺額的約3000名茶藝師)。茶葉消費總額已由茶博會之初的1.5億元增長到2008年的8億元人民幣。推動了大連與全國各地茶交流活動,尤其是推動大連與臺灣地區的茶交流及各方面的合作,使臺灣到大連茶博會參展展位呈逐年上升趨勢,現參展展位已超過總展位的20%。對東北地區茶展業影響很大。許多地區市政府、市政協都積極邀請我們前去舉辦茶博會。我們已分別在沈陽、長春、赤峰等地舉辦了茶博會,現正在研究到哈爾濱、大慶舉辦茶博會的相關事宜。

透過大連茶博會乃至全國各地茶博會,可以看到這樣一個事實:茶展業在茶經濟發展中具有加大茶流通的地位,茶博會具有拉動茶內需的作用。

首先,茶本身是一種以流動式銷售帶動駐店式銷售的商品,其銷售具有一定的季節性、使用性、實用性。因此,茶展會銷售更易于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早在數百年前,我們的先人創立茶馬古道的銷售模式。如今隨著交通的便利,城際間交流的頻繁,茶博會以一種點式、快捷的新模式取代了茶馬古道的銷售模式,贏得業內人士和消費者的廣泛關注與認可。在大連,部分消費群體專等到茶博會現場采購適合自己的茶品,在“2009大連第五屆茶博會”中,直接銷售2000萬元。消費者說,“無須行百里路,既可品遍百里之外各色茶品,何樂而不為呢?”

其次,以促進非產茶區的茶消費增長拉動產茶區的茶經濟增長。主要體現在:各地展館的建成,都為舉辦茶博會提供了有利條件。據統計,2008年全國各地舉辦的茶博會有121個,總展位約4.5萬個;2009年茶博會近百個,使得茶博會在國人心中享有盛名。還使得許多產茶區企業通過茶博會展示產品,樹立企業自身形象,擴大企業知名度與美譽度。無論是在產茶區,還是在非產茶區,茶消費人群指數因茶博會不斷上升,有資料顯示,茶消費人群指數每上升一個百分點,社會經濟將增長數千萬乃至上億元(大連的測算結果是,消費茶的人群指數每上升一個百分點,茶流通帶來的社會總產值約為5000萬元人民幣)。

既然茶展業能加大茶流通,茶博會能拉動茶內需,建議要積極規范和發展茶展業和茶博會,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要正確地認識茶展業、茶博會在茶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經過幾年的時間,我認為茶展業在提升茶文化,推動茶健康,發展茶經濟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有推動、引導和促進作用,尤其在非產茶區,這個作用非常明顯。同樣,作為產茶區因茶博會而加大茶流通,提高銷售量,這個作用尤為突出,它是開拓新的茶市場,引領茶時尚的有效方式。因此,全國各級政府和各個茶組織、廣大茶界人士,要正確認識這個作用,發展茶展業、茶博會的優勢,妥善解決其中的問題。

要因勢利導,積極推動發展,并加以規范和選擇。一是在全國各地茶博會一擁而上的大氣候下因勢利導。目前,我國舉辦茶博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產茶區舉辦茶博會。主要是以推動本地區茶產業經濟流通為目的。一種是在非產茶區舉辦的茶博會,主要以發展茶文化,帶動茶經濟發展為目的。在這種情況下,要積極探索如何使這兩種茶博會互為補助,共同發展的方法和措施。二是展覽經濟的發展,全國各地茶博會如雨后春筍般浮現出來,有的省份或地區出現若干個茶博會。從大的方面看這是好事,但不排除存在不良競爭行為。作為全國的茶組織應該予以研究,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規范選擇,使其有序化,力爭全國一年下來辦80-120個茶博會,總展位量5萬個左右。使茶博會真正起到發展茶經濟、提升茶文化、推動茶健康的目的。

要引導產茶區的茶組織、茶企業積極參加非產茶區的茶展會。目前,無論在我國東北地區還是西北地區,茶博會發展都尚處于萌芽階段,茶文化相對落后,茶經濟水平不高,存在著“茶盲”、“茶荒漠”現象。產茶區的茶組織、茶企業要積極參與解決這些問題,通過推廣自身產品,宣傳茶文化,加大茶流通。其實,這本身就是開發市場,占領市場的過程。以大連茶博會為例,舉辦初期正趕上全國推廣普洱茶,加之云南地區政府和茶組織的關注和支持,大連茶博會順勢而上,形成普洱茶在大連熱銷,大連幾乎每個茶店都在熱銷普洱茶,普洱茶在大連的銷售量也居高不下,逐漸地,普洱茶滲入很多人的平常生活中,品普洱茶成為大連人的一種習慣。由此看來,無論是哪個茶組織、茶企業,只要越早地深入開發這片市場,也必將成為這個地區茶經濟的利益先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