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網資訊:旨在為茶葉質量安全建設起到引領、示范和推動作用的張天福有機茶技術推廣現場會,4月15日在安溪龍涓鄉“張天福有機茶示范基地”舉行。現場會由海峽茶業交流協會、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和安溪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茶界泰斗張天福,全國人大常委、海峽茶業交流協會高級顧問林強,海峽茶業交流協會副會長陳光普、趙覺榮、詹立錟、辦公室主任陳長貴,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張偉光、常務副理事長葉恩發等來自全省的茶界專家、學者、涉茶企業代表等110余人出席了現場會。
技術推廣現場會現場,與會代表們聽取了基地技術員關于示范茶園建設過程的介紹,目睹了山頭表土回園以及茶園水平測坡儀的使用演示。到會的4位農技專家還為與會代表們作了《梯層茶園表土回園條墾法的技術實踐與基本原理》、《有機茶園的肥料來源及施肥技術》、《有機茶園病蟲害防治技術》、《茶產業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建立與應用》專題講課。期間,與會代表均認同建設有機生態茶園是實現茶產品天然無污染、茶園水土不流失、豐產、穩產、優質和有利于實現機耕、機采奠定堅實基礎的保證,并表示希望將安溪示范基地建設的成功經驗進行應用、推廣、發展,為我省乃至全國有機茶生產做出貢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物質生活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日益嚴格。茶葉,特別是有機茶,是以健康、安全為前提的產品,并提倡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理念,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必然受到更多消費者的歡迎。”海峽茶業交流協會副會長陳光普介紹說,茶葉從茶園種植到茶杯要經過許多環節,只有保證每個環節的質量安全不出問題,才能保證有機茶的真實性和安全性。其中,“張天福有機茶示范基地”實行過程就嚴格按照《有機食品》國家標準,從選址、規劃、開山、種植、管理等各環節進行保證,并創新提出了茶園建設工程與茶樹種植措施相結合的“梯層茶園表土回溝條墾法”。
在張天福有機茶示范基地現場,每號田間建筑工程都是完全按照張老的“梯層茶園表土回溝條墾法”理論進行開墾種植(不僅采取茶園等高梯層,每層后側開設蓄水溝、路旁溝等保水防旱措施,而且梯壁、茶行間套種綠肥,達到條載綠化生態防護的效果),最大程度地保證了表土回園、避免水土流失、保持茶園生物多樣性、避免盲目用藥造成的浪費及對天敵的殺傷。整個茶園是生態的,盡量減少農藥的使用,確保產品的無污染。
據介紹,有機茶是新興環保農業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海峽茶業交流協會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有機茶產業的發展,在茶界泰斗張天福的倡導和親自指導下,歷經多次示范基地選址的篩選,于2009年起確立安溪縣龍涓鄉水云坡林場金雞山與華祥苑公司合作建立了“張天福有機茶示范基地”。到目前,第一期200畝示范基地田間建設的任務已完成。此外,近幾年,海峽茶業交流協會還會同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等部門將計劃在省內,如武夷山、寧德等茶產區建立一批生態有機茶基地,對我省茶葉質量安全、環境保護、循環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可持續發展,起到引領、示范和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