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龐大的茶業市場,不僅催生了茶產業相關鏈條的發展,也讓更多原本沒有關注茶產業的企業或個人,更多的投入到茶產業的建設中來。而資本的運作,就是茶業近年來發展的重心之一。
風口丨茶業成資本打通農業第一入口
近年,包括謝裕大、恒福茶業、雅安茶廠、茶乾坤和湖南黑美人、八馬茶業等公司已在一些機構的推動下掛牌新三板。而以“互聯網+”為根基的互聯網茶品,也陸續獲得VC的注資,早在2015年初,雷軍領銜的順為資本、李開復領銜的創新工廠就先后投資醉品商城;隨后,丁磊在2016年年底帶著網易嚴選賣起了茶葉,緊接著今年初,京東金融投資茶業,一時間,互聯網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熱點,而茶業也成為了資本打通農業的第一入口。
在已掛牌茶企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報告中,八馬茶業2017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2.71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43%;謝裕大2017年上半年凈利潤893萬元,營收同比增長14%;茶乾坤2017年上半年營收5963萬元,凈利潤同比增長74%。同樣的,經過數據統計,22家掛牌新三板的優秀茶企,2017年上半年,有近3成的茶企毛利率超過50%。
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在資本的加持下,茶業的整體發展迎來了新一輪的蛻變,茶企的利潤呈逐年遞增的態勢,茶文化也形成了一定的生態鏈條。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多數茶企擺脫了以往從產到銷的單一模式,資本的加入讓更多的茶企能完善自身的產銷鏈條,以及進行茶相關業態的發展。
視角丨“茶葉+互聯網”新零售模式更受資本青睞
雖然茶業的發展空間巨大,資本對于茶業的投入也逐年提升,但從部分茶企的半年度財報中我們不難發現,傳統的茶葉運營模式已顯現出弊端。雅安茶廠2017年上半年營收1049萬元,業績虧損385萬元;天池股份2017年上半年營收449萬元,業績虧損51萬元。
部分茶企在營收或利潤上的虧損,不僅讓茶企急于尋找新的商業模式,資本的聚焦點也慢慢轉向具有“茶業+互聯網”基因的新零售茶企或平臺,而其中最受資本青睞的,就是醉品集團。
據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新三板茶企中有12家企業融資成功,融資金額達4.00億元。其中,茶乾坤融資最多,成功募資9000萬元,占比達22.5%;八馬茶業融資最少,融資520萬元,占比為1.3%。剩余企業融資均在1000-5000萬元不等,融資水平相對均衡。而醉品集團在短短2年內,就獲得資本上億元的注資,是茶產業最大的融資額。
醉品能打動雷軍與李開復,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所打造的“B2C+M2O”茶業新零售模式。醉品是自營平臺,它與茶葉原產地和供應商合作,后者提供的產品統一匯集到醉品的倉儲中,受到醉品嚴格的質量監控,醉品對商品進行標價后在平臺銷售,所有物流和售后服務皆由平臺運作。
醉品商城創始人兼CEO葉翱
醉品商城創始人兼CEO葉翱說到:“我們的茶葉是從產地到消費者,去掉所有中間環節,這個行業的毛利率在30%-60%,我們做到10%-20%,部分商品甚至無利潤。比如同一家供應商的產品,在醉品的價格是100元,而在其他平臺是幾百元。”而這種自營平臺的性質保證了茶葉的質量,也能讓平臺可以控制價格。
愿景丨資本加持打造茶業生態閉環
互聯網的改造、資本的加入,推動了傳統茶產業的改革。從小的說是打造茶業新的商業業態,往大了說是推動整個茶文化的發展,打造具有超前性的茶業生態閉環,而醉品集團則憑借新穎、高效的商業業態,走在這個趨勢的前列,備受茶農、制茶大師、創客、品牌商以及資本等上下游供銷鏈條和資本市場的關注。
醉品集團旗下擁有三大品牌(平臺),醉品商城、醉品樸茶以發展“B2C+M2O”的商業模式為主,茶幫通以發展B2B+O2O為主。全新的M2O茶葉集成品牌——醉品樸茶的推出,是對醉品商城的延伸,同時也為茶產業帶來創新營銷模式。三大品牌(平臺)并駕齊驅,優勢互補,共同演繹企業互聯網創新探索精神。
當前,醉品集團正著手整合全國資源,進一步提升上游資源整合能力,重構行業信息系統、物流系統、生產模式及品控系統,不斷深化對加盟商、合作商的經營管理體系優化,實現中國茶產業升級,構建全渠道“新零售+茶產業”生態閉環。
【免責聲明】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中國高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